今年北京市核心区严控新增住宅开发项目和大型公建项目;安排政府固定资产投资347亿元,重点用于轨道交通建设、核心区交通缓解、重点新城和重点产业功能区建设、保障民生和改善生态环境等领域,其中投向郊区的比例已经连续第7年超过50%;启动地铁16号线、8号线三期等中心城区加密线路,开工建设S1线、西郊线……昨天,市发改委召开2011年度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为“十二五”开局落子。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近一成
市发改委主任张工介绍说,今年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安排347亿元,同比增长9%。重点向轨道交通建设、核心区交通缓解、重点新城和重点产业功能区建设、保障民生和改善生态环境等领域。从空间上看,核心区、拓展区、发展新区、涵养区安排的投资比例为2比3比3比2,这是本市连续第7年向郊区投资超过总投资的50%,投向城南和西部薄弱地区的政府投资增速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地铁16号线、8号线三期拟启动
配合缓解交通拥堵的措施,本市优先加密中心城区的交通路网,启动地铁16号、8号线三期等中心城区加密线路。市发改委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这两条线原本是2030年的远景规划,现在提速至“十二五”,因此还需上报待批。能够确定今年开工的是地铁S1线、西郊线,力争部分在建线路提前开通运营。
东西二环地下隧道和苹果园交通枢纽今年也将开工,广渠路二期、梅市口西延、新街口内大街等一批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建设正在加紧施工,建设一批轨道交通P+R停车场。今年能建成通车京包高速(五环—六环),开工建设京台高速(京津间另一条高速通道,也是未来新机场与中心城相连的重要通道)和京沈、京张等城际铁路。此外,在推进“城南行动”的同时,市发改委将会同大兴区政府做好前期工作,为北京新机场开工创造条件。
旧城区内严控开发新住宅
“从今年的形势看,资金需求比较旺盛,信贷政策或将趋紧,因此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更为重要,以撬动更多的社会投资。”张工表示,今年将出台和落实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意见,消除“玻璃门”、“旋转门”现象。
作为投资大户的房地产,今年的布局将被引向郊区和保障房。据悉,东西城旧城区内将严格控制新增住宅开发项目和大型公建项目,取而代之的是保障性住房、承载生产性服务业的商务楼宇、疏解中心城功能用房、新城和城乡结合部城市化建设转移、完善公共交通为纽带的住宅规模化开发等项目,以承接中心城区人口转移。
此外,今年本市将继续采用BT(Build-Transfer的缩写,意为“建设-移交”模式)、BOT(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意为“建设-经营-转让”模式)、融资租赁等模式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60亿元
在鼓励创新方面,今年本市将安排100亿元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项目统筹基金,实施20个以上示范应用项目和20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工程。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规模将达到6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