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报纸广告和宣传单都还在,房子却要开始拆。1月5日,佛山市升平路61号106铺的王观妹收到了房屋拆迁通知。这份标明为2010年12月30日的通知,在6天后到达了她的手中。
她所租用的华景商厦被列入拆迁范围。这栋楼建成只有10年,同病相怜的还有500米开外的建成仅8年的佛山第一条仿古街——松风路仿古商业街。
作为当年市政府重点建设的工程,走过不到10年的岁月就迎来寿终命运。此举在当地引起较大争议。不过,引发关注的是,在争议的背后,随着佛山转型发展的提出,以及广佛同城概念的出炉,老规划或许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建筑让路规划
经历了两天听证会后,佛山市禅城区在2010年的最后一天向外公布了佛山古镇第一街区二期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在这个涉及超4000户老城区居民搬迁的浩大工程中,也包括华景商厦和松风路仿古商业街。
在佛山市松风路仿古街上做生意的人还记得当年仿古街刚落成时的广告宣传。“重点规划独领风骚,黄金商圈一枝独秀,升值潜力无可限量,建筑特色独一无二。”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取的资料显示,松风仿古商业街全长近千米,是由佛山市政府重点规划,佛山市东建集团建发房地产公司斥巨资承建的一个大型商业项目,于2002年11月投入经营。当时的目标是把仿古街打造成为“佛山最具特色的旅游购物景点。”
2002年,佛山市决定斥巨资改造被称为岭南四大名园之一的梁园,并计划将梁园所在的成片街区,建设成一个具有岭南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使历史上的中国四大名镇之一的佛山更具岭南风情。”佛山第一条仿古街———松风路仿古商业街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规划建成的。由于和梁园只有一墙之隔,当时希望仿古街和梁园互为依托,浑然一体。
昨天,记者在仿古街一家服装店铺看到,“转行童装大清货,全场5折起”的红色横幅高高挂在门口,店主正在忙着整理服装。当地一位铺主告诉记者,开始几年这里的生意并不好,门庭冷清,这两年刚好点,但又要搬迁。
一位刚搬过来不到两个月的林姓老板告诉记者,自己的店铺刚刚投入了几万元进行装修和进货,还没稳定下来,就听说要拆迁了。
店铺在华景商厦的伍荣巨昨天上午也收到了房屋拆迁通知,上面的截止日期是2011年1月31日。他的铺面主要卖小家电和餐具用品。他正在为如何能在一个月内处理完满店铺的东西而烦心。伍荣巨还要面临的是九成熟客的损失。“搬走后熟客基本就没有了,这一代的店铺主要是依靠回头客。”
这栋投入使用只有10年的建筑是当时佛山市旧城区改造的标杆性样板楼盘。在昨天上午的佛山市领导接访日中,50多名业主一同表达了不愿拆迁的诉求。
打造佛山版“清明上河图”
佛山的目的是凭借自己丰富的岭南建筑和文化,打造另外一个版本的清明上河图。这一项目名称经过两周的征集,最终定名为“佛山古镇”。
2010年8月禅城区政府决定启动“岭南福地”项目建设,围绕中山公园、汾江河两岸以及佛山老城等区域,在汾江河上重现古通济桥、弘扬佛山行通济传统民俗,以粤剧、粤菜、龙舟、醒狮、武术,以及丰富的民俗活动等岭南传统文化为载体,打造“佛山的清明上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