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城市规划 >>
 
对接1+8城市圈 汉正街转型东段规划已报批

时间:2010-11-08  来源:城市规划网  作者:

 
李铁:被误读的城镇化 2013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2013年4月29-5月5日 张家界城镇体系规划
难题与对策: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长沙天心城市设计
 
分享到: 更多

“你们的报道深深刺痛了我的心!”11月3日,中午12点半,刚刚开完会的硚口区区长胡勤华在他的办公室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推开区长办公室的门,记者首先被左侧墙边一叠叠汉正街效果图展示板所吸引,大大小小展板有近20幅,铺满了一整面墙。胡勤华介绍:一年来,这些展板一直摆在他的办公室,对于东汉正街段的规划,他们拿出了四五种方案,目前正在报市政府批准。

就长江商报汉正街系列报道,胡勤华表示长江商报报道的问题找得准。尤其是其中的一篇报道让他印象深刻,读罢十分痛心。“李毅锋坚守汉正街却没能赚到钱,不是代表他个人,而是代表了一个群体”,胡勤华说,痛心的同时,也感到深深的责任,“我们要反思:为什么没能让更多的人在汉正街赚到更多的钱?”

报道中提到:两个汉正街商户,一个选择留守汉正街,一个选择远赴义乌闯荡,然而十年后,坚守汉正街的没能赚到钱,在义乌做生意的却发家致富了——胡勤华说,在汉正街赚到大钱的人不多,这就是汉正街的现实。

“汉正街的物流问题、拥堵问题,这些问题你们都找得很准。”胡勤华说,看得出来你们经过了深入采访,问题提得很准。不过,他也表示,“发现问题并不难,难的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更难的是把办法坚持推行下去。而我们现在一差办法,二差解决问题的精神。”

“要敢于坚持做,否则就算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也不行”。胡勤华说,此前很多专家为此支过招,但任何一招都没能坚持到底,“我认为前10多年对汉正街的改造是不成功的,只改了建筑形态,没有改变经营形态,汉正街外表变了,内在没变。”

调整就要触动各方利益

汉正街的拥堵是个老大难问题,胡勤华说,“难就难在背后有各方利益作祟。”

他举出最近的一个例子,前段时间好不容易把汉正街流通巷的货车清出去了。但是,马上就有商户开始上访,说影响了做生意,甚至有人说“把汉正街搞死了”。

再比如,“停车收费关系到一些人每年几百万的收入,你说不让搞了,肯定有人会跳出来激烈反对”;“把仓储从汉正街分离出去,这样拥堵问题就能彻底解决,但是靠出租仓库收钱的人肯定不乐意,要反对。”

“对汉正街的任何一种调整实际上都触及到了背后的利益”,他认为,调整实际上就是改变利益格局,但不能因为触动了少数人的利益、因为少数人的反对而改变初衷。

让更多的人赚到更多的钱

“汉正街的转型升级是一种必然,再做大型批发市场没有出路”,胡勤华表示,它的功能应该是零售、展示、交易,大量批发做不了。汉正街应该是一个资金流、信息流汇聚的地方,承担起一个交易平台的功能。

“我们感到面临巨大的压力,这个压力主要是:汉正街必须要实现提档升级,但在这个过程当中,又不能让它萧条下去。”胡勤华坦言,“有时候也无奈,也委屈。有些对他们、对汉正街的指责不一定对,但还得承受。”

他表示,汉正街的转型升级需要一批人坚持去做才能实现,还需要大家多些理解和支持,“我们一定要让更多的人在汉正街赚到更多的钱”。

肩挑手扛的汉正街精神要发扬

“怎么说呢?对汉正街算是‘爱恨交织’吧”。胡勤华说,汉正街是硚口区的一块金字招牌,中国人没有不知道汉正街的。但是,长期以来汉正街存在的种种问题,比如拥堵、比如火灾,也让硚口区脸上无光。

“有人说,有了汉口北,汉正街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这个看法我不赞同”,胡勤华表示,汉正街的一部分批发功能会向汉口北转移,这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我这么问,假如说,汉口北是硚口区的一块地,还有没有这种争论?”他表示,假如是一个区内的产业、业态调整,大家都会觉得没问题,为何分在了两个区就会有非议?但如果从武汉产业发展的大局看,这种争论其实很狭隘、不必要。

胡勤华认为,汉正街不但要留下来,而且一定要发展得更好。“肩挑手扛”的生意模式今后不需要了,但它背后那种吃苦耐劳的“汉正街精神”却是宝贵财富,一定要保留和发扬。

武汉市商务局副局长孙朝忠:

汉正街将恢复“天下第一街”风韵

“你们汉正街报道中的不少人物,我都是非常熟悉的,有的人甚至就是我当年的同事。”昨日,武汉市商务局副局长孙朝忠回应本报报道称:长江商报汉正街系列报道都已仔细阅读过,感觉报道做得很好,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孙朝忠说,他刚刚参加工作就在硚口区,此后又在硚口区工作过很长一段时间,因此有着浓浓的汉正街情结。

他表示:1982年人民日报曾发表社论《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的经验值得重视》,对汉正街现象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从此汉正街被誉为“天下第一街”;28年后,长江商报又组织精兵强将对汉正街进行深度挖掘式采访报道,形成系列稿件,这种勇担社会责任的精神可嘉,这样的探索式报道也将让更多人关心汉正街的发展,一起来推动汉正街实现提档升级。

孙朝忠说,长江商报系列报道从汉正街的历史谈起,进而毫不隐晦地谈到了目前制约汉正街发展的一系列问题,这样的报道有广度、有深度,他个人十分高兴看到。

“我也十分认同你们报道中提到的一个观点——‘建设一个新城容易,改造一个老城困难’”,他认为,随着武汉整座城市的进步发展,汉正街也走到了一个“求变”的十字路口。

然而,他同样认为:“‘求变’谈何容易。硚口区委区政府对汉正街已经有很好的规划,但具体实施起来却很困难,但正因为困难,武汉市商务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和硚口区一起,努力打造一个全新的汉正街。”

展望未来,孙朝忠认为:未来5-10年,汉正街将旧貌换新颜,成为现代商贸旅游区,新的汉正街将是市民休闲购物的一块宝地——那里会有明清商业街,会有恢复重建的会馆,还有一家又一家承载着历史的老字号;那里的环境会更舒适,品牌将更集中,生意会更兴隆………

孙朝忠说,“未来汉正街将恢复天下第一街的风韵,我对它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汉正街管委会主任姜文舫:

对接“1+8”城市圈形成产销平台

稀缺性是决定价值的重要因素,一个城市区域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其历史、文化、经济、资源、地理等方面的稀缺程度。

“我们在中心城区建市场,有它的制约也有它的优势。”汉正街管委会主任姜文舫说,交通是很方便,有很多公交车直达。而且商人在这里生活很舒适很方便,除了做生意,在这里消费也很方便,另外子女上学也很方便。在姜文舫看来,在中心城区建市场,既有特定的消费群体,也是一个信息窗口。“市场需要什么东西,这里都是一个很好的需求信息的窗口。”从地理上来看,武广商圈其实和汉正街商圈是一个很好的对接,一打通就可以形成汉口大商圈。

他认为,义乌的发展是靠产业来支撑的。其实,汉正街的商品在功能上是非常全面的,在外面能买到的商品在汉正街一定能找到。“我们不能单一地和义乌比,我们是靠汉正街商业流通功能,辐射的功能在延续汉正街的历史。”他说,现在汉正街也要培养新产品,特别是湖北省1+8城市圈形成后,很多都和汉正街形成对接了,发展出了产业后在汉正街这个平台上销售。

“我们需要1+8城市圈产业对我们的支撑,同时,1+8城市圈也需要汉正街这个品牌,这也是湖北省在产业化进程中最重要的、值得信赖的、最有实力的品牌。是最能让我们的经济走向中国,走向世界的品牌。”本报记者 何燕 刘婧婷

· 编者按 ·

上个月,一封汉正街老商户李毅锋给本报的来信让我们再次回眸这条百年老街,徘徊于留守和远走之间的李毅锋道出了不少老汉正街人心中的苦楚:老化的经营模式、让人头疼的交通物流……和曾经“天下第一街”的风生水起比起来,如今的落差感更加强烈。

鉴于此,本报组织了对汉正街商户的抽样调查,120份调查样本显示近半商户认为制约汉正街发展最关键问题就是“交通”和“环境”。如何舒缓和解决这些问题,如何让汉正街焕发新生?

汉正街管委会书记姜文舫、首任汉正街市场管委会主任涂国喜,武汉大学教授、经济学家伍新木、汉正街富商黄早红等专家、官员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共同探讨汉正街的转身和升级之路。不少市民也通过电话、电邮的方式参与到此次讨论当中,硚口区城管局汉正执法中队队长周自力更是洋洋洒洒写了一篇5000字的来信贡献治堵良方。

正如硚口区区长胡勤华所言,“发现问题并不难,难的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更难的是把办法坚持推行下去。而我们现在一差办法,二差解决问题的精神。”因此,我们更希望我们的报道,能引来更多对汉正街关注的人的目光,为汉正街的未来出谋划策,一起努力将“天下第一街的招牌擦得更亮”。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更多关于 对接1+8城市圈 汉正街转型东段规划已报批 的资料
· 国务院批复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 [2014-04-16]
· “大三亚”土地利用总体发展规划正式获批 [2010-11-08]
· 北京地铁向河北延伸规划方案上报国务院 [2010-11-08]
· 发改委就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答问 [2009-11-17]
· 区域合作:东北城市跨区域打造宜居城市群 [2009-09-04]
 
热点专题

资源型城市生态化转型道

进行中的“京津冀一体化

智能交通让城市发展更美

楼房坍塌,“快餐式建筑
行业人物.
学术论文
电子图纸
工程案例
丹佛艺术博物馆住宅
The Museum Residences是由美国著名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设计的。… [详情]
软件下载
考试信息
规划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  指定合作网站   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官方网站
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SUS)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Add to Google
Copyright ©2007-2009 CITYUP.ORG.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联系信箱:cityupcityup.org  传真电话:010-88585380
服务热线:010-88585610/11/12转803  QQ:325178919  325178913
版权所有: 都市世界-城市规划与交通网
京ICP备12048982号-3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0994号
关闭欢迎关注都市世界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