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地下空间以解决珠江新城的交通为主,商业功能为辅,在新的思路下,珠江新城新中轴线上建筑裙楼的数量大减,过半高层建筑采取首层架空,高楼不再挺着“大肚子”,如“铁桶般”把中央广场包围,地下空间规划了三层交通系统,商业和停车面积都实行“有限供给”。
2006年底至2007年初,广州市开展珠江新城中轴线地面景观工程和海心沙设计的招投标工作,最终确定了整个新中轴线的形态。
广州新中轴特色:中看又中用 “混搭全能”
跟北京、上海相比,广州的新中轴有何特色?
“北京朝阳区CBD高楼鳞次栉比,可惜没有大的开敞空间;浦东陆家嘴CBD中间只有一块不规则绿地和一条世纪大道,内容单一;而广州珠江新城新中轴‘既可以看,又可以用’,有国际性大都市的空间格局,市民又可走得进、坐得下”。
曾参与北京CBD东扩区规划设计竞赛的李鹏认为,广州新中轴线吸取了国内外经验教训,独树一帜地走“复合型”道路,成为商务、休闲和文化集大成者。
它的功能复合,珠江新城中轴段集合了歌剧院、博物馆、图书馆和少年宫“四大金刚”,配套设施、商厦酒店、空中走廊、地下交通无缝接驳,仅仅是商业就有骑楼、地下商城、大型MALL等多种业态,保证了CBD的服务功能领先一步。
设计师感言:开阔亲切新中轴国内无第二个
前不久,方浩悄悄“考察”了即将完工的珠江新城中央广场,规划实施的效果让他满意:“这样的中轴线在中国没有第二个!比它宽的有,但走在里面暴晒,一棵树都没有;比它生态的也有,树虽多,其他什么都看不到。空间这么开阔,感觉又这么亲切的中轴线,能兼容这两者的只有广州!”
他说:“新中轴线虽然是重点工程,代表了广州的国际形象,但在规划设计时并未片面追求最高最长最大,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广州现状和市民需求,努力让更多人共享发展成果。”
他山之石:世界其他城市的中轴线
巴黎:跨5个世纪而成
巴黎中轴线从卢浮宫(建于15世纪)这座U型建筑的中心点钟楼出发,穿过凯旋门(建于1805年),途经杜伊乐丽花园(建于16世纪)到达协和广场(建于18世纪)的方尖碑,再沿着香榭丽舍大街(建于17世纪)通过戴高乐广场的凯旋门(建于1806年)延伸至巴黎新区的大门塔,长约十多公里。举世闻名的古代、近代、现代建筑艺术连绵不断,且每一处均与法国重大历史、文化、政治事件相关。
纽约:时尚文化轴
被誉为“血拼天堂”的第五大道(Fifth Ave)位于纽约曼哈顿的中轴线,在这个历史悠久、以时尚大气闻名世界的街道上,几乎拥有着全球所有最顶级的品牌店。第五大道除了是购物天堂之外,最值得称道的是拥有众多的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古根汉姆艺术博物馆、现代艺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