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下午,南通投资环境推介活动周开幕式在上海举行,南通市委书记罗一民出现在会场。
这是5月24日国务院批准《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之后,第一个在上海举办推介会的城市。
“我们欢迎符合低碳发展潮流、符合国计民生需要、符合南通产业定位的企业投资南通,对于无污染,又符合产业升级导向的企业我们非常欢迎。”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罗一民说。
选择这个时机在上海举行投资环境推介会,罗一民有着自己的考虑。“我们希望借世博这个机会,推介南通,促进南通与上海更加紧密的合作。”
从1999年开始走进南通政坛,罗一干就是11年,而这也是南通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在他眼里,有“北上海”之称的南通正是充分发挥“靠(长)江、靠海(东海、黄海)、靠上海”的优势才得以快速发展。
低碳产业领舞
记者: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南通发展迅速,南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何具体规划?
罗一民:战略性新兴产业都是绿色产业、低碳产业,和绿色世博理念颇为一致,所以我们一直在努力引进和发展这类产业。
就南通而言,我们抓住南通滨江临海的优势,突出强调发展船舶海工及重装备制造基地、新能源、能源及装备、电子信息产业、石化和新材料产业等。
以船舶海工为例,我们正加快建设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船舶海工及重装备制造基地、长三角重要的能源及装备制造基地,力争到2011年,造船能力突破1200万载重吨,销售收入突破1100亿元。
同时,力争到2011年,新能源、能源及装备企业销售达1000亿元,均比2008年翻一番。比如,在如东、启东等地区,你可以看到海边用于发电的风车很多,南通的风能发电等行业在全国沿海地区已经具备领先地位。
另外,到2011年,南通将形成电子信息产业千亿板块、石化及新材料产业千亿板块,成为全国重要的新兴石化和新材料产业基地。
记者:南通处于产业向当地聚集、部分产业需升级、部分产业向外转移的三阶段重叠时期,如何实现产业集聚与产业升级的同步进行?
罗一民:首先,承接产业转移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我们正努力承接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向南通转移。
当然,也可能有一些传统存量企业需要升级,还有部分企业在科技创新等方面存在不足,所以我们也在力促现有产业转型升级。从政府角度来看,更多的是制定政策,做好规划,创造公共服务平台。
以南通的两大传统产业为例,为了促进产业升级,我们正在力推品牌战略,力争到2011年,形成纺织服装产业两千亿板块和轻工食品产业千亿板块。
打造“北上海”
记者:南通和上海、苏南等地都建立了合作开发区,试问,南通在经济发展方式上如何避免重走苏南老路?如何避免只是成为外资工厂的一个加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