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一民:合作开发区是承接上海北拓发展的最佳平台,也是南通加快沿海开发的特色载体。目前,全市在建、在谈跨江联动合作开发园区项目已达21个,这些园区将为南通承接上海、苏南等地产业转移提供优质载体。
我们在高起点开发合作园区的同时,也对既有13个省级以上开发区为重点的园区加快了转型升级,力图通过3年的着力培育一批软件园、物流园、科技创业园、工业设计园、服务外包园等专业化特色产业园,我们将以追求发展质量和特色产业为目标,而不是一味地铺项目。
记者:与兄弟城市比较起来,南通最大的竞争优势是什么?
罗一民:最大的优势就是“靠江、靠海、靠上海”。在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年后的今天,国务院又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使南通成为这两大国家战略叠加的核心区,自身独特的优势将会进一步凸现出来,迎来新一轮跨越腾飞的黄金时代。利用这个优势,我们主动接轨上海,这次在上海推介会就是其中一个步骤。
我们将按照国家战略规划的要求,全力开发新江海、做强新产业、打造新园区、建设新城市(北京)。特别是要依托江海自然禀赋,利用广阔的经济腹地、出海通道、环境容量,以及丰富的淡水资源和优质劳动力,大力发展沿江、沿海优势产业。
比如现代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以及精细化工等产业,利用靠上海的优势,大力承接上海和苏南的产业转移、资本和人才的转移等,这些都是南通的优势所在。从某种意义上说,建成名副其实的“北上海”正是南通的追求。
与上海“错位发展”
记者:南通港发展迅速,加上洋口港的开航,南通系列港口如何和上海方面错位发展,南通港的优势何在?散货是发展的重点么?
罗一民:对于港口的建设,我们有一系列规划,我们将加快启动洋口港、腰沙—冷家沙2个30万吨级航道规划建设及一批专用码头建设,构建以洋口港为龙头的江海港口群。我们正按照《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最新要求,积极承接上海港的辐射,加速打造上海北翼组合强港和国家沿海主要港口。
对于散货和集装箱,我们都非常重视,长江最大的通用散货泊位就在南通港。由于长江口12.5米深水航道正在整治,10万吨级船舶可进港,所以我们南通港事实上已经成为沿海港,发展潜力很大。
记者:南通和上海之间一直没有高铁连接,请问沪通铁路有何进展?南通如何将自己打造成港口、航空、铁路、公路等协调发展的城市?
罗一民:目前,南通和上海之间的沪通铁路已经获批,今年将开工建设,这样南通到上海市区只需要40分钟时间,所以铁路对于南通的发展作用巨大。
同时,南通的机场也已成为上海机场的辅助机场,目前,正在进行改扩建工程,将从小型机场向中型机场转变。
在苏通大桥通车之后,南通正在加快推进崇启大桥、海洋铁路、宁启铁路改造、兴东机场改扩建工程,启动沪通铁路建设,有机场、铁路、高速、港口的南通将把自己打造成为长江北翼枢纽城市,成为通江达海、承南启北、接轨上海的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
我们最终要把南通建成“长三角北翼的经济中心”、“经济实力较强的特大城市”、“江海交汇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这是国家对我们南通城市的发展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