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目前轨道交通早晚高峰客流集中、运力与运量矛盾突出的问题,今年北京将研究通过实施轨道交通高峰平峰差别化收费政策,平常时段降低票价,高峰时段提高票价,以分散高峰客流,引导乘客错峰出行。
通过提高票价来限制客流、分散客流,曾是铁路部门在春运期间的做法,后来这一政策在公众的激烈反对下,被扔进历史的“垃圾箱”。可没想到,这一做法又被轨道交通部门重新拾起。笔者认为,用差别票价引导乘客错峰出行实在不妥!
轨道交通客流高峰的形成有其客观原因,主要是上班族集中在早、晚上下班出行所致。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实行高峰、平峰差别化收费政策,上班族也不会因为地铁票价提高或降低而改变乘坐的时间,轨道交通客流高峰期压力过大的问题仍然无法解决。不仅如此,高峰时段提高票价只会让营运部门收入增加,相反却加重群众的出行负担,最终让差别票价沦为“变相加价”。
差别票价并非不能搞,不过有两个前提。首先,地铁公司的票价总体收入应该是不变的。实施高峰、平峰差别化收费政策后,应该用高峰时高票价的收入去弥补低峰时低票价的损失,并且在票价收入总量上是持平的,否则就有“变相加价”的嫌疑。其次,乘客要有选择错峰出行的可能。
解决轨道交通运力与运量矛盾问题的根本不在“削峰平谷”,而在于增加运力。在城市交通日益拥堵的今天,轨道公共交通是一个值得提倡和鼓励的绿色出行方式,对于减轻城市交通压力有巨大的贡献。在轨道交通运力与运量出现矛盾的情况下,政府部门首先要考虑的应当是加大投入力度,增加轨道交通运力,让民众有一个更好的轨道公共交通条件。否则,即使实施差别票价政策,也只是治标不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