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四 首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意义、特点
合肥市轨道办介绍,合肥首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开全省先河,具有样本意义。
首先,通过轨道交通建设,验证合肥的地质情况,进一步明确工程施工条件,为今后完善设计方案和施工计划提供依据;其次,通过轨道交通建设,进一步检验轨道交通相关设备系统,为今后设备系统选型、招标采购、安装维护提供有益的经验;再次,为今后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培养和锻炼队伍,促进轨道交通持续建设与发展;此外,结合本地实际,探索适应合肥市和安徽省轨道交通建设与发展的经验,为合肥市及省内其他城市今后轨道交通建设积累经验,提供有益的借鉴。
市轨道办表示,从规划、设计到施工的各个环节,1号线将为顺利开通运营做好充分的考虑和准备。在建设过程中,为后续轨道交通线路做好预留工程。合理控制成本及工程风险,保证轨道交通建设及投资运营的持续性。
焦点五 轨道交通会不会亏本运营
根据专家组给出的结论,合肥轨道交通合理造价应该在每公里6.71亿元左右,该造价处于国内中等水平。
据介绍,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有利于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有效增加可利用的自然资源,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能够有效提升沿线土地价值,为改善民生提供财力保障;相对于公交、出租汽车等传统的出行方式,城市轨道交通准时、便捷、环保,能够有效节约市民的出行时间,降低出行成本,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
据统计,轨道交通建设每投资1亿元,能够拉动GDP增长2.63亿元。开通运营后每公里轨道交通能够直接增加就业岗位近百个,同时间接提供数万个就业岗位。
根据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情况,在由政府承担轨道交通建设投资的情况下,运营直接亏损一般较小。
焦点六 1号线施工面临哪些难点
李敏表示,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施工最大的两处难点是大东门站和火车站两大站点,其中大东门站施工最为复杂。“但是其施工安全从技术层面上讲是可控的。”张思源对记者表示,由于大东门站紧邻南淝河,地下水位较高,该处施工将开挖深达27米的深基坑,地面建筑密集,这都会对施工带来一定的风险和困难。但是,合肥设计、勘探和风险评估方面都做了充分的应对,以确保施工安全。
据介绍,尽管大东门站轨道交通1号线施工进程中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但是在国内轨道交通建设进程中,其施工难度和复杂度都不是最大的,之前已经有城市遇到过类似情况,合肥在施工进程中将尽量借鉴他们的经验。“真正出问题的地方,往往不是最危险的地方,而是一些容易被忽视的地方。”李敏称,合肥将从招标,到监理,再到施工进行无缝隙的监控,确保施工安全。
焦点七 1号线施工是否对市民造成影响
“进行这么大一个工程的施工,说不会对市民造成影响,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做到的。”李敏坦承轨道工程施工会对市民造成交通、噪音等不利影响。不过他表示,从工程设计之初,他们就力争将这种影响降到最低。
李敏介绍,在轨道线路区间,1号线将采用盾构施工法施工,即采用在地下掘进的方式施工,对地面影响很小。而轨道站建设,只能采取明挖方法施工,这对市民有一定影响。在轨道站建设上,施工方将尽可能在有条件的地方实施“盖压”施工,以将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当我们坐上快捷的轨道交通出行时,回想曾经携手克服困难的日子,想必也会感到值得。”专家组有关成员建议记者多呼吁,让市民理解修建轨道交通的好处,同时积极克服建设过程中无法避免的不利影响,争取轨道交通1号线早日开工,早日完工,让合肥市民早日享受轨道交通带来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