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一些城市实施的“单双号限行”、“尾号限行”等措施,虽限制了一定的车流量,但效果并不十分显著。这种“贴膏药”式的权宜之计并非大中城市“治堵”之本。放眼全球,伦敦、纽约和中国香港等大城市的治堵之策之所以效果明显,是因为这些城市的管理者把治堵当做一个“系统”,每个被纳入系统的要素都要协同配合,形成一种机制,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我们不妨借鉴一下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市治堵经验,其治堵技术手段、制度措施和管理体制等,对我国解决大中城市的“未富先堵”问题可能不无启发。
伦敦:创建立体高效的交通网
英国首都伦敦是欧洲最著名城市之一,也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城区人口750万。如果算上周围的属于伦敦的大都会区,伦敦的人口则高达1400多万,加上每年大约1500万人次的外国游客,给伦敦的交通形成了巨大的压力。但从总体情况看,除了早晚上下班高峰时期一些路段会出现交通流量较缓的情况外,伦敦大规模拥堵的情况极少,基本上做到高峰时期拥而不堵,其他时段通行顺畅。这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把住第一关,提高驾照门槛。事实上,交通事故往往是造成交通拥堵的“罪魁祸首”。而据英国的研究证明,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90%以上在于驾驶员的错误。因此,英国把控制交通事故的第一关放在驾驶员身上,即严格考试,提高拿驾照的门槛,让每个准备开车上路的司机跨入驾驶室之前,就都有了良好的驾驶技术和安全意识。
在英国,拿到自己的正式驾驶执照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理论考试和路考两种,均相当复杂和困难。路考三四次通不过很常见。英国一位名叫苏茜·休斯的女人历时22年,经过上百次的场地考试,换了12个教练,花费了1.5万英镑,才终于拿到自己的驾驶执照。虽然这位女士的情况极为罕见,但英国考驾照的困难程度却由此可见一斑。
虽然许多人对于英国考官的“苛求”甚至是“刁难”表示强烈不满,但这对减少道路拥堵、有利道路通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合理规划布局,构架立体交通。伦敦交通可以做到拥而不堵,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整个城市交通布局比较合理。天上、地面和地下的立体交通构架可以用几“多”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