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高峰暴堵,部分乘客最终失去耐心,下车步行。
专家:归根结底是城市规划问题
17日,北京拥堵路段打破历史纪录。对此,汽车研究专家贾新光说,北京的交通状况非常脆弱,正常情况下还是能够维持通行,但一旦出现此类下雨、下雪的极端天气,整个路网就会经受很大的压力,拥堵路段增加也是必然的。究其根源,还得归结到北京的城市规划和人口现状,城市规划如果只想摊一张大饼是不行的,要解决日益拥堵的交通问题,靠限行是不够的,人口太多对北京没有好处,而人口与城市规划问题,可能最先在居民出行方面体现出来。
乘公交出行遭有车族抵触
警方呼吁市民尽量改变出行习惯,多乘坐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以节省时间,减小交通压力。然而,面对警方的建议,不少市民并不买账。家住天通苑的市民孙女士说,每天两次和大批陌生人前胸贴后背,对乘客,特别是女乘客实在是种煎熬。“自己开车,起码能避免这种尴尬。”
能否制定更可行的交通预案
交通拥堵的背后原因是北京大幅度增加的人口、高速增长的汽车保有量以及多个卫星城不甚合理的规划,导致“潮汐交通”太过明显。人民网网友“天下为公”说,即使只是治标,市政府有关部门也早该痛下决心。对昨天的堵车,交管部门应该提前有所预见。那就应该在晚高峰到来之前,通过短信或北京的门户网站,提前发出预警。
相关链接:
惊天大堵呼唤破解之路
回顾世界城市发展历程,各大城市都曾有过不堪回首的拥堵史,现在也依然面对这一难题。可以说,拥堵是一个世界难题。北京在迈向世界城市的过程中,需要以更大精力、更高智慧应对拥堵等棘手问题,积极破解城市发展的深层矛盾,为未来发展破除瓶颈,创生经验。这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检验城市文明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