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天的会期、预计将接待约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如何保持城市“经脉”的畅通,如何保证市民的正常生活工作秩序,如何践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对上海而言是个巨大的考验。
面对“世博保障”这道考题,上海正积极求解,力求交出一份满意答卷。在市人大代表、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工作党委书记许德明看来,“世博保障”这道题如果答得好,不仅能为世博会顺利召开保驾护航,也将为上海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
信息服务系统为游客市民“导航”
对各方游客和本市市民而言,即将投入使用的世博会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将是世博期间出行的“风向标”。
据介绍,世博会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由交通综合信息平台、世博交通信息服务应用平台和世博园区交通信息子平台为主构成。投入使用后,这一系统可向游客和本市市民提供世博交通和日常交通信息服务,引导世博会游客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出行路径、换乘方案,引导市民避开车流、客流集中区域,缓解世博会对日常交通的冲突和影响。
7种途径预知世博交通信息
许德明介绍说,世博会期间,游客、市民可通过7种途径,了解世博交通和日常交通信息服务。
■世博交通出行网。帮助游客规划出行路径、出行方式、换乘方案,获取世博会园区实时客流信息和全市道路交通实时状态信息。
■世博交通指南。通过世博自驾车、长三角旅游巴士指示分布图,世博公共交通指示分布图等,提供搭乘集约化交通工具前往世博会园区的交通指南服务。
■通过上海交通台、电视台,以广播音频和电视图像形式向世博会游客、市民及时提供世博会交通信息服务。
■世博交通服务咨询热线。为世博会游客提供在线咨询。
■可变信息标志。利用道路路侧各类可变信息标志,提供城市快速路交通状态、地面道路行程时间预测、道路交通事件等信息服务。
■手机与车载导航等移动终端。
■触摸屏。在全市部分星级宾馆、酒店,设置触摸屏终端,供世博会游客自助查询。
打造新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184天的会期,五湖四海的宾客汇聚上海,对城市公共交通而言无疑是一场“大考”。许德明告诉记者,“目前,本市已经制定了一套完整的世博交通保障方案,保证游客进得来、散得开、出得去。”据介绍,世博期间,本市将充分发挥公共交通优势,凡通向世博园区的轨道交通线路将运行到晚上12点,并全部采用大车厢。
伴随世博,上海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正突飞猛进:今年全市轨道交通运营公里数将突破400公里,公交新增15条线路,调整71条、撤销51条。令人关注的是,随着轨道交通的日益完善,上海公交也将根据轨交网络进行大幅调整,形成新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据介绍,撤长线、增短驳是目前公交线路调整的主要思路。具体是指,撤销与轨道交通重复的公交线路,新辟衔接轨道交通与居住区之间的短驳线路,实现公交线路与轨道交通的有机统一,形成新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这不仅将提高世博会期间的交通保障能力,也将有力地改善今后市民的出行条件。
许德明表示,打造新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需要理念、方法的突破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