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司长王庆云28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全国交通企业杰出管理者大会上表示,中国的交通战略规划不能走美国的模式,必须走我们自己的。
主持人: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很荣幸很高兴主持今天下午的活动。欢迎各位参加今天下午的大会,因为我们会议今天下午是最后一个议程了,所以今天能到场各位代表,嘉宾能够坚持到现在很不容易,也很感谢大家,欢迎大家,今天下午给我们做报告有三位专家。我们今天下午首先有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基础产业司司长王庆云司长。
王司长对我们国家发展规划同八五到十一五这20年都担任了我们国家的科学规划,完成了很多国家的重大研究课题,还出版过很多专著。同时,也发表过很多论文,做过很多非常专题性的报告,也做过很多演讲,应该说我们王司长是一个专家型的政府官员。特别是现在在一线的政府官员,我们能请到很不容易,今天下午因为我们人少一点,那我们下来就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我们的王司长的演讲。
王庆云:今天演讲的题目就是中国交通发展战略探讨。
代表:对中国交通界发展我们在一线对整个投资规模需要了解一下,整个布局上面站在发展战略的角度,作为基层需要了解全国整体的布局。
王庆云:后面的人对战略是怎么考虑的,你对中国交通事业了解多少?
代表:首先我想从企业的角度讲,需要首先了解是国家的大交通的范围,比如说我们的铁路,民航,公路,包括我们从这几个大的交通里面,我们搞公路运输发展战略应该放在那里,当前我们特别是高铁发展以后,我们铁路和公路将来面临的竞争趋势是什么样,对我们公路运输企业有什么建议谢谢。
王庆云:客运量虽然高铁的客运量增加你的客运量也会增加,但是周转量就少了,我们觉得公路还是没有问题,公路是基础的基础,任何交通方式替代不了公路,但是替代要有代价的。
代表:在水陆发展未来几年的战略考虑怎么样,是港口其中还是按照现在模式这个我是很想知道的。
王庆云:主要是港口的,将来随着经济形态的变化,货物的有关的设施的建设,肯定要有一个转折,这个转折我们运输经济学里面是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体的时候,铁路和水运这种方式是最优优势,因为它是以傻大的黑粗,当资源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的时候公路就突出出来,不是以量取胜而是以价格取胜,但是对于中国来说,这个形态的转变至少要在十年,十年之内的大的形态不会有太大的转变,但是中国港口目前情况看,特别是金融危机暴露了它的问题,明显的我们叫港口进出了结构调整期,调整并不是大宗产品,主要是集装箱会有一个结构性的转折主要是取决于外贸量,外贸又取决于新的经济形态下,需求导向型的产品往哪方面引导,实际上这次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冲击的更多是外向型产品,而且外向型产品更多是在特别是美国的需求到底往哪方面引导,因为我们是工厂,他是消费者,他消费主体产生产品没有定型。中国这种港口结构,也定不了,可能还要有一个过程。
代表:我是搞设计和监理我想了解一下我们国家这几年交通基础设施大发展,发展到以后是什么样一种状态,一个是高速公路铁路发展,集中建设完以后是什么情况,后续怎么办,国家现在交通运输工具现在特别是像汽车,城市汽车已经发展到这种程度,再大发展还能不能发展,汽车已经到这种程度还是在鼓励发展,消费怎么发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