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办大会,促进了德州“太阳城”的进一步发展:启动实施“百万屋顶”计划,大力推广建筑与太阳能一体化,将住宅小区建筑工程应用太阳能技术作为建设审批程序的必备条件。目前,德州市区新建建筑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设计与施工推广应用率达到100% ,全市村镇住宅小区达到50% 。而聚集各式节能建筑群的中国太阳谷已经探索出了节能产品与建筑全方位结合的整体解决方案,直接“复制”推广的条件已经具备。
昔日后羿射日神话的发祥地,如今成了太阳能利用的典范――这里有全国首条接受阳光照射8 小时可以使用7 天的长达 20公里的太阳能路灯街道,这里有完全依赖太阳能提供热水、制冷、取暖、照明的“零排放”建筑群,这里有遍及城镇居民屋顶普及率高达 95%的各种太阳能热水器,有生产总量相当于整个欧洲数量的众多太阳能生产企业群。
由于太阳能的广泛应用,使德州年节约超过 64 万吨煤或 20亿千瓦时电,减少排放二氧化碳 171 万吨、二氧化硫 1.6万吨。过去的4年中,德州市单位 GDP 能耗已经累计下降了 19.38% 。世界太阳城协会主席克瑞斯?在德维德考察德州后称赞:德州不仅是“中国太阳城”,而且已经是“世界太阳城”了。
太阳能产业借“城”勃兴
中国蕴藏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太阳能利用前景广阔。中国太阳能产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步,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作为新兴产业,很长时间里发展缓慢。
近年来在绿色、低碳的潮流下,对太阳能等新能源的重视日渐提升,不过,与一些热门行业相比,太阳能产业的关注度依然不算高。譬如今年在南非世界杯上大放异彩的“中国英利”,是一家已有 22年历史的以太阳能为主业的企业,但此前在国内可说是默默无闻。但整个行业却在快速发展。资料显示,受国家太阳能产品下乡政策的利好影响,2009年仅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产值即达到580亿元,增长速度超过30%。
与此同时,各地也纷纷制定了以太阳能为依托的低碳城市建设规划,给整个中国太阳能产业的发展提速带来了新契机。
以德州为例,在打造太阳城的过程中,德州形成了以皇明、亿家能、博源、腾龙等为骨干的企业群和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照明系统、太阳能交通灯、节能玻璃、太阳能一体化建筑技术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在德州市公布的就业人口中,30% 的人从事与太阳能有关的行业。
中国太阳谷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光热研发检测、制造物流及光伏终端生产基地,掌控着“干涉镀膜、高温热发电、 海水淡化、 温屏节能玻璃等太阳能热利用、建筑节能的核心技术,建立了从上游产业链控制到检测技术等完善的太阳能热利用工业体系,且自主知识产权率达95% 以上。用 10年时间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 30年没有实现的梦想,为太阳能标准化、 大规模生产打下了基础。
据悉,会议期间,将有一批高技术含量的项目将进行签约,进一步延伸和补足德州太阳能产业的链条。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此次太阳城大会的举办,德州、山东的太阳能产业将借“城”勃兴,迎来更大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