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公司专门生产智能视频使用的DSP部分。“可以通过提高监控效率,以及对人员进行培训,令他们不再需要花费几个小时的时间看一些没意义的视频。”
Chang还指出,这不仅提高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系统的可靠性,还降低了最低的运营成本,证明了系统升级是必要的。
Velastin估计,与人工监视相比,智能系统的监测速度增加了4倍,并且其投资回报率ROI大约为18个月,这将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系统价值vs.成本
虽然智能监控系统并不便宜——Li估计目前用于公共交通车站的智能监控系统一般价值都在5到10万美元之间——但价格并不一定是政府关心的问题,因为这些系统已经在一些机场和国土边界的应用中得到了试验。
然而,Lipton认为,向用户推广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有效和强大的功能更为实际,在2004年马德里遭受了炸弹袭击后,他的公司为马德里市提供了一套交通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最大的问题是,要让用户明白智能视频监控技术确实是在工作,并且将大有帮助。”
他承认,如今大多数安防产品的购买者都开始了解智能视频监控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但是如何让他们从对技术的了解,飞跃到认识该技术的价值,则仍然是艰难的一步。
另一方面,考虑到需要花费成亿美元用于研究、开发和安装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对于智能监控系统是否能识别出潜在的恐怖主义行为也仍然存在着争议。
Norbain公司的技术培训经理IanFowler是持谨慎态度的人之一。他认为,例如潜在的自杀式炸弹携带者在站台上闲逛、有人走错方向,或者参与打架斗殴等情况,并不是总能和普通游客的异常行为区分开来的。
Fowler说,如果没有预先通知安全人员有潜在的威胁活动或者有人进入特定位置的行为,那么希望系统能在背着类似背包的人群中识别出背包里装着威胁设备的人,将是不现实的,例如在伦敦炸弹案中袭击者并没有丢下背包。“无论是否每个摄像头都有操作者,看上去如果没有一种化学检测或者嗅探设备来检查整个交通系统的每个包或每个人,将识别不出潜在的炸弹袭击者。”
无论如何,建立智能视频系统可能不会阻止坚定的恐怖主义者,但它可以提高安全性并节约成本。
Velastin以提问的方式总结道:“一起自杀式爆炸事件将为交通系统造成多大的损失?每年这样的事件会发生多少次?如果一个系统能侦测到其中的一半,那么这种系统难道不是很有价值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