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弗里兰巴克”建筑公司曾提案在缅因州建造一个猎人小屋嵌入一个山坡上,由木板覆盖,上面开出尖头的窗户。土地成为主要的设计灵感:房子由泥土作地基,植物和树木可以在房屋的中间生长;三角形的空间从土地切入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采光以及使景观间互相映衬。房屋一部分在地平面之上,一部分在地平面之下,顶端有一个薄的绿色屋顶使其“隐形”的。弗里兰说:“景观学让你有了更多的途径来解读、体验和感觉建筑。”
台湾高雄世运会主场馆及高雄“巨蛋”则是景观与建筑结合的亚洲典范,这座体育场的南侧“大开口”,成为一个开放空间,与周围自然环境相互流通。运动公园里的生态池以缓坡设计,沿岸混种乔木、灌木及水生植物,如同大自然河流般有上中下游。
另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亚洲景观建筑典范是上海巨人集团的总部,这个总部完全由绿植覆盖,外表是一个有15种植物起伏波动,向各种角度弯曲的“融合的大草原”,草原本身又是一个大斜坡,向旁边的“悬臂湖”倾斜着。
据了解,北京的生态城市建设也开始涌现出一些新颖设计的案例,如由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设计规划研究院中标的昌平新城商务中心区设计。该设计以生态与人文城市理念为核心,通过营造内湖,抬高水面和水城相穿插,创造滨水游憩空间,将核心区的街道下沉,形成城市绿谷,并通过立体交通处理,与滨水带连为一体,形成步行友好的休闲商业环境,提出了建立“城—水”关系、景观都市主义等系列观点。
景观设计必须尊重当地需求
在绿色空间方面,屋顶绿化近年受到全球城市规划者的重视,但充满各种植物的绿色屋顶通常都有一个缺憾———那并不是设计给城市人群活动的,而城市人群恰恰缺乏这样的空间。“景观建筑和在紧张的环境资源下如何增加公共空间密切相关”,建筑师柯芬特说。
SWA景观设计集团首席设计师孔女士在到访上海时指出,景观设计必须结合场地原有的环境和业主对用途的需求,在初步构思、实地调研、选择材料、展现文化等方面,都必须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景观建筑设计必须契合当地环境和人们的需求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谈到这一问题时,城市与土地设计师周保华表示:“好的景观、建筑应该与它周围的公共领域,与城市居民形成一种对话。最初要对城市基因进行研究,这样设计出来的城市整体风格更协调。”
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景观设计系系主任侯志仁认为,目前国际上的很多景观设计作品缺乏对城市更深刻的认识。很多城市有着非常多的有趣空间有待发掘,他说:“我们关注的重点应该是在城市规划进行时就要通过市民的参与,考虑到一般市民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