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人们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对精神文化渴望日益迫切,随之而来的是全国上下景区建设一片热火朝天。然而,当前各地景区的安防建设步伐却稍显滞后,如何加强安防建设成为摆在众多景区管理者面前的一大难题。本文就此提出八项建设原则,意在使景区与安防融为一体,望能给景区安防建设者提供一些帮助。
随着我国进一步的对外开放,各地风景区、观光点也陆陆续续得到开发,但由于建设速度过快,部分项目缺乏对安防建设的考量。在当前安全事故频发情形下,安全问题已成了管理与经营单位不可忽视的,尤其在国家级的文化博物景区和国际级人工观光景点。因为景区是一个开放空间,也许在某个程度或区域是管制的,虽有一定程度的开放,但毕竟它是一个对外开放的场所,所牵涉的安全问题相对就会更复杂,因此景区安防应用也是安防产业可以好好规划经营的一个专门应用领域,不论是门禁、监控还是防盗保障都是景区安防的重点。为了更进一步与工程商分享经验,于此就我国各省区积极开发的国家级民俗文化风景区的安防综合应用规划的应用原则与工程商做一番探讨。
景区的安防八大规划特性原则
在探讨民俗文化风景区的安防应用方案之前,先了解一下国内民俗文化风景区的一些区域特性,景区依照其提供的参观、休闲娱乐内容,还有文化建筑体等古迹鉴定等级,以及人工建设的科技文明程度,这些都关系着对文化景区建筑设施等不同的安全保护及维护,因此就这一类的景区安防就会有以下一些特性诉求原则。
景区的安防要做到无形、无干扰
首先,民俗文化景区安防建设规划的第一个原则就是:安防系统要做到无形、无干扰。这即要求景区安防建设不应影响到游客的行动路线及游园感觉,让安防建设使游客看不到有形的规划,但却可以感受到有形的安全感,比如景区采用了RFID票券门票做到了人流及游客位置管制追踪,但却完全没有干扰游客的行动一样,如何做到这一点,这可就是一个景区安防的第一考验。
不妨碍不破坏原景观及过于突兀
再来就是景区安防要做到“不妨碍不破坏原景物景观或安装上不过于突兀”,这是工程商在产品技术之外的另一个施展技能的平台。在不少民俗文化景区或是人工游乐景区时常都会发现有安防设施被安装在古迹建筑、树木或牌楼的墙面上或树干上,这样既显得突兀又破坏景区原建筑景观及结构,对一些国家级的文物古迹更是一种破坏行为。这就要做到配合景区景观或建筑进行伪装及隐藏,例如在颜色上看到很多监控摄像机的保护外罩会很巧妙的运用颜色涂装使摄像机与环境结合一致,达到了隐藏及不突兀的原则。也有将广播喇叭很聪明的与景区照明灯具结合为一体,既达到隐藏及语音柔和及平均散播的要求,又可以达到克服纸盆式喇叭应用于室外而易受潮的不利影响,这都是景观不突兀的原则最佳示范。
人防、物防、技防的全方位原则
第三个原则:景区安防规划要做到“人防、物防、技防面面俱到”的境界。因文化景区的幅员大小不定,可以是集中的小区域,也可能是非常辽阔的大片区,在管理上有可能实行分散监控集中管理与允许远程操作的防范方案,所以安防必须采用全面性的安防原则,也就是必须把安检人员、安防产品及安防技术全部应用到整个景区的安防上。例如安检管制、巡查及监控人员的人防布建配置,周界、门禁及视频监控,再加上RFID票务系统产品的物防装置应用,最后在不同环节上所采用的应用技术如夜视、行为模式异常的视频智能分析、防火的温度差异侦测、静电放电以消除静电的点燃破坏等安全技术防范项目等,这些都是为了在景区安全上能做到面面俱到的做法,这是景区安防规划原则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对所有安防工程商而言是必须要确实执行的一个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