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其中的“一心”是指厦门本岛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建设,重点是加强公园、小区、沿街楼体等城区绿色空间建设,打造绿荫覆盖的现代化城区。
“两带”是指岛外海沧、集美、同安、翔安等地的山地森林屏障带和山前城市扩展带的森林与湿地建设。对岛外的山地森林,我市将提高其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功能;对山前城市扩展带,即与建成区相邻的林地,我市将结合新城规划建设,最大限度地对这里的资源进行呵护。
我市的海沧湾、马銮湾、杏林湾、同安湾、翔安湾的滨海森林保护,也被提高到了突出地位。“五湾”就是指这里的海岸带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建设,据了解,我市接下来将对滨海1公里内的森林资源进行综合规划,使我市的每个湾区都拥有一个湿地公园。
此外,“多点”指的是全市范围内的呈点状分布的生态休闲体系,其中包括城市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岛屿生态文化园、森林人家等公共场所。
公共绿地: 厦门人均可望达12平方米
不远的将来,厦门市民只要推开家门,不出500米就有休闲绿地。记者了解到,作为创建森林城市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市今后将大力推进公园绿地的建设——到2015年,拟新建或续建公园58个,其中岛内20个,岛外38个,新增绿地面积约1138公顷。
今年,我市已经兴建音乐岛公园、高林公园、金尚公园等12座公园,受到市民的欢迎。而在明年,我市还将在岛内新建闽南之韵公园、南山公园、穆厝公园,在岛外新建东山公园、坪边公园等共约20座左右的公园,让公园真真切切地融入市民的生活。到2015年,我市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将可望达到12平方米左右。
除了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新公园,我市的BRT、各条进出岛通道、南山路、仙岳路、湖里大道等,也将彻底“绿起来”。我市将采用垂直绿化的方式,“扮绿”厦门的大部分城市交通景观,预计该工程的绿化总面积将超过60公顷。
此外,我市的露天停车场也将向绿荫停车场“变身”。《规划》明确,我市将选择树型高大、树幅宽的常绿乔木树种,以每年新增2公顷的速度,使我市地面停车场的绿化覆盖率达到40%。
值得一提的是,厦门的森林城市建设,还将推进到辖区内的17个无居民海岛。据了解,我市将利用十年左右的时间绿化无居民海岛100公顷,变“荒岛”为“绿岛”。
我市两年内
新建6处以上中心绿地
昨日,记者了解到,福州、厦门、泉州三大中心城市将在明年底前新建至少6处1000平方米以上的中心绿地,让百姓休闲有好的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