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登封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和中国丹霞地貌分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名录。兴奋不已的不只是这两个“世遗”家族新成员,一批已经在“世遗”门前徘徊多时的预备项目已然开始厉兵秣马,准备2011年6月的申遗角逐。
西湖:十年申遗不寻常
今年的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透露,中国杭州西湖将在明年作为文化景观申报世界遗产。为了积累经验以保证明年顺利通过,杭州市相关主管单位此次专门派人前往巴西,现场观摩世遗大会。记者从杭州园林文物局获悉,9月前后,世界遗产委员会专家将到杭州,对西湖项目进行审核评估。
本着世界遗产“真实完整”的要求,杭州这几年在西湖综合整治和保护工程中坚持微调原则,不大兴土木。经整治,湖面从5.6平方公里扩展到6.5平方公里,恢复了历史原貌。6月29日起,有关部门在西湖周边安装1383个界址点,连成的范围就是西湖申遗的申报范围。
目前确定了申报范围的西湖,坐拥六大景观要素,分别是:西湖自然山水——外湖、小南湖、西里湖、岳湖、北里湖五片水域与北、西、南三座丘陵;城湖的空间特征——即“三面云山一面城”“两堤三岛”景观格局;闻名遐迩的“西湖十景”题名景观;西湖文化史迹——保俶塔、雷峰塔、六和塔、灵隐寺等14处历史遗迹;西湖特色植物——两堤“桃柳相间”的景观和春桃、夏荷、秋桂、冬梅的四季花卉及分布于西湖群山中承载中国茶禅文化重要价值的龙井茶园景观。
据了解,早在1987年,就有专家提议西湖申报世界文化景观遗产。1999年,杭州市政府正式宣布西湖迈上申遗路;2007年排出的“西湖申遗三年行动计划”,力争使西湖在2010年成为世界文化景观遗产;2009年嵩山申遗失利致使表决时间推迟到2011年。而今年,继申遗文本通过世遗中心初审后,西湖将接受其选派专家的现场评估验收。
据当地申遗办介绍,接下去西湖还须过“三关”:9月,世界遗产委员会派专家现场考评与验收;2011年3月至5月,世界古迹遗址保护理事会将对西湖的价值进行评估;2011年6月,第35届世遗大会上,21个理事国将投票最终决定西湖是否列入名录。走过10多年的申遗路,西湖正期望能马到成功。
哈尼梯田:旅游与保护正在博弈
列入2011年“申遗”预备名单的还包括云南哈尼梯田,11年申遗未果的哈尼梯田景区已经收了一年门票。不少人担心,“旅游热”的炙烤下,哈尼梯田的原生态文明会支离破碎。
有1200年历史的哈尼梯田是世界规模最大、分布最广的梯田,绵延于红河南岸的红河、元阳、绿春等县。明代起,哈尼族人开始在哀劳山“雕刻”地貌,创造出森林、村寨、梯田和水系和谐统一的生态系统。冬天收完水稻后,梯田如镜,千层铺遍,哈尼民居“蘑菇房”与梯田相映成趣,是世界罕见的人文景观,一经申报成功,将成为第一个以民族名称命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近代史上,哈尼人跟许多中国南部的重大社会事件联系在一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章建刚介绍,“哈尼民族早期历史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这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很重要,但在整理这一文化遗产时,哈尼族的现实更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