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烟台拥有千里“黄金海岸”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这一“特长”,我市将高水平开发海岛,丰富游艇、游船、海上运动、海上游乐等海上旅游产品,将海滨、海上、海岛三个空间的海洋旅游产品串点成线,形成动感滨海度假旅游产品格局。就在前不久,国家旅游局调研组专门赴烟台考察我市旅游度假区的发展建设情况,下一步,我市在重点推进5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及长岛旅游区的优化升级的同时,还将按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标准规划新建牟平金山、芝罘岛、龙口滨海、龙口东海、莱州金海岸、招远滨海等滨海旅游度假区——“度假烟台”形象渐丰。

今夏烟台旅游人气极旺
中心城市旅游要“雄起”
以大海为背景的篝火晚会,赤膊上阵的沙滩运动,海上疾飞如电的游艇、摩托艇、橡胶船,充满挑战的海上滑板、冲浪、动力伞……在这个夏天,数百万游客享受于烟台浓郁的“海味儿”。海上游的持续火爆,给芝罘湾海上游带来比去年高出一倍多的接待游客量,更为市中心旅游下一步的“雄起”奠定了基础。
“按照‘五区融合’思路,着力发展中心城市旅游业,我们将重点开发‘一海、两山、三河’城市旅游资源,尽快在中心城市形成旅游吸引力中心、接待中心、集散中心。”尹国文介绍,“一海、两山、三河”大有文章可做。
在“海”上做文章,我市将高水准编制《烟台市海上旅游专项规划》,策划精品海上游项目,形成海滨休闲、海上游乐、海岛度假的立体化海上旅游产品格局。在完善海滨休闲旅游区功能、增强人气的同时,恢复历史街区原貌,赋予其商业、娱乐、餐饮等功能,形成功能性古镇及街区,辟建葡萄酒文化广场或葡萄酒街,开展能够展现葡萄酒文化的休闲活动,延伸海滨休闲旅游区景深,使之与烟台山、东炮台、广仁路、十字街、张裕酒文化博物馆等共同组成烟台开埠文化及葡萄酒文化的代言景区。大力整治市区海水浴场,增加沙滩运动娱乐项目,形成海上游乐项目基地。整治烟台港东港池码头及太平湾码头,使烟台山与港口、火车站连成一片,形成国际化游艇码头基地及豪华邮轮停泊基地。与此同时,推动崆峒岛、养马岛、芝罘岛三大岛屿开发,完善码头、道路、环境、公共导引系统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岛屿观光、岛上垂钓、渔业体验活动,增加游乐活动及探险旅游项目,建设生态海岛乐园。
“两山”是指有序推进大南山、昆嵛山两大山地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大南山生态园以“城市绿肺、生态园林”为主题定位,加强城市休闲游憩功能的开发。昆嵛山以“仙山之祖,无染世界”为主题定位,与龙泉温泉“捆绑”营销,整合提升景区内涵,打造山湖泉旅游度假区。发展“三河”,要抓紧编制夹河、辛安河、鱼鸟河三条入海河流的旅游专项规划,确定入海口河滨湿地保护方案及河岸休闲旅游项目开发方案。
大交通构建海上“联游”
交通与旅游的发展密不可分,在下一步的旅游发展规划中,我市将着力打造民航、铁路、航运、公路、城市公共交通连接顺畅的立体交通体系,提升旅游交通供给与服务水平。如借助烟台至大连的海上黄金水道,开辟至天津、秦皇岛、营口等港口的航线,加强与环渤海16港口城市间的区域联运,形成环渤海海上旅游线路,届时,包括烟台在内的环渤海城市游客有望实现海上“联游”。在加快烟台西港区建设的同时,对芝罘湾港区进行升级改造,发展国际邮轮基地母港。
建立旅游交通大格局,我市还将在便民惠民上做文章。改善通往各景区的交通条件和景区内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方便自驾旅游。增加通达旅游区的专线车,通往各县市AAA级以上景区全部开通旅游专线车,开辟城市观光巴士车辆和线路。旅游部门将推行城市旅游卡,建立区域联合体,推动无障碍旅游。对于倍受游客关注的公厕问题,将全力推进“厕所革命”,建成区每平方公里平均拥有5处以上公共厕所,在主要干线公路、景区景点、城市繁华区、商业区规划建设一批符合国家规范标准的旅游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