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历史建筑的“新与旧”:
翻新保护不可取 老建筑就要“沧桑”
对于武汉历史建筑该如何“保持原貌”?不同的人有不同观点。而德国专家认为,最重要是“保留和维护建筑物实体”。
德国建筑史与艺术史家佛罗里安·齐默曼说,2007年,他第一次来到武汉,就被武汉密集的欧式建筑所震撼。“就像回到家一样。”然而,齐默曼称,自己观访了武汉的几处欧式建筑后有些不解,因为这些建筑物虽然被修复得毫无瑕疵,但最初的原始外立面已经完全不见踪影。
对于目前一些地方出现的翻新式保护,齐默曼并不认同。他认为翻新历史建筑文物,会减弱甚至磨灭武汉的城市特色,使武汉失去有别于其他城市的建筑风格。“就像一个老人应有老人的面貌,如果将他化装成年轻人的模样,只会惹来嘲笑而不是尊重。”他希望老建筑能够像一个老人一样,虽然不完美,但是身上的故事能感受到时代的变迁,而不是重建成为仿古建筑。
齐默曼说,欧洲的建筑师和建筑物保护工作者,19世纪在老建筑的保护问题上也曾留下深刻教训:当新的建筑取代了原始的建筑物,一起消失的还包括老建筑本身所代表的历史。因此,从1900年左右,欧洲建筑师们开始大力倡导一个准则,那就是“保留并维护建筑物的实体”。这一准则一直延续至今。
针对目前老建筑保护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齐默曼建议,即使只有一元钱,也应首先用于保持老建筑的主体结构,让其先“存活”,再逐步投入资金进行局部修缮。
“青岛路10号”如何改造
建筑专家提出初步构想
昨日论坛上,来自中德的建筑学专家,还就“武汉市的工业建筑遗产如何改造与利用”进行了现场探讨。专家们在实地勘查的基础上,对青岛路10号(原平和打包厂)进行了初步的更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