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市民关注的恩宁路拆迁现在怎样了?今后规划作何用途?历史建筑保不保留?昨天,荔湾区规划、文化、更新办等各部门联合召开媒体通报会,介绍恩宁路拆迁的过去与未来。
有关负责人坦承,因社会环境变动大、改造区域涉及众多历史文化元素,恩宁路改造规划目前还没定案,正在进行第三次修改。下一步还将组建由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群众(被拆迁户)代表组成的的旧城改造顾问小组,广泛征求意见,使恩宁路改造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加快工作进展。对于居民反映的环境脏乱差问题,多宝街负责人坦承管理存在一定漏洞。由于恩宁路内巷较窄,大型清洁机器无法进去,只能靠人手进行清理。仅本月25日一天,就清理出36吨垃圾。“目前的环境已经改善,我们今后会派一支20人队伍加强管理。”有关负责人介绍。
规划
将把文化保护放首位
恩宁路未来规划作何用途?这是市民普遍关心的。昨天,荔湾区规划分局有关负责人也首次介绍了恩宁路规划三易其稿的“秘辛”。他坦言,恩宁路项目从2006年开始启动,但最早制订可追溯到2003年,“当时确实对旧城保护认识不深刻”,“规划更多是从地块经济平衡的角度出发”。
然而,2006年的规划遭遇次年楼价急涨的考验。上述负责人介绍,2007年,规划部门开始着手第二版的规划方案。“当时我们已经认识到,这里几乎是广州硕果仅存的旧城记忆,文化保护非常非常重要!”
上述负责人介绍,四年来,房地产配套政策以及市场环境出现极大变化,改造区域还涉及众多历史文化元素。在这种背景下,规划部门不得不着手制订第三版的恩宁路规划方案,“但没有定案”。他说,新方案会把文化保护放在第一位,明确恩宁路作为历史文化尤其是西关文化的风貌保护区,恩宁路的文化地标都会得到保护并作突出,而民众关注的大地涌恩宁涌揭盖复涌等意见,也将被纳入考量。
历史建筑
保留名人故居
恩宁路片区中的历史文化建筑如何处理?荔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保留包括泰华楼、八和会馆、宝庆大押在内的历史建筑共6万平方米,对已保留的建筑将“修旧如旧”,在9月30日前全面完成。
八和会馆常务主席郭英伟介绍,职能部门已经表示,名伶张活游、芳艳芬故居已确定不拆。同时纳入保护范围的还有李小龙之父李海泉、著名粤剧男花旦千里驹、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靓少佳等名人的故居,“这些地方也全部不拆”。据透露,恩宁路周边这批名人故居可能多达300多个,荔湾区文化部门仍在加紧进行摸查并进行保护。
记者采访还了解到,本月20日,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正式进驻恩宁地快。据有关部门介绍,这是恩宁路作为“旧城拆迁试验田”向“旧城文化保护试验田”的转变。振兴粤剧基金会秘书长李坚表示,此前办公地点比较紧张,如今情况大为改观。她认为,来到恩宁这块粤剧的风水宝地,将更有助于推广粤剧文化。
“无论八和会馆,还是李小龙故居,在亚运前后都会以荔湾乃至广州的文化名片大作推广。”荔湾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在亚运期间,恩宁路周边将可以看到结合了如金声电影院等历史文化元素的系列西关风情展示。
进度
2007年 荔湾区正式公布启动恩宁路地块改造,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15.8万平方米,需要动迁居民1950户居民共14.10万平方米
截至2010年8月20日 成功动迁1506户合9.55万平方米,完成总动迁量的77.2%,现场完成拆卸714户合5.39万平方米。
难点
1.恩宁路地块项目属于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不安排回迁。职能部门为此准备在距地块不到300米的宝盛沙二期安置房项目中,安排600套进行安置。这些房子预计2012年就可交付使用。但住户坚持原址回迁及就近现房安置,双方无法达成共识。
2.个别被拆迁户家庭内部存在矛盾,加上项目内许多建筑物年代久远,原产权人已失踪或继承关系复杂,房屋难以确定产权主体,也导致无法进行补偿拆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