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向荔湾区宣传部提交的问题如下:
1.整个规划区域内最终确定拆除的房子,特别是决定保留的房子具体有多少幢?面积多少?占多少比例?主要分布在哪些区域?这些被保留的房子有多少类,主要特点是什么?保留这些房子作什么用?里面的居民迁走吗?
2.在几大块保留修缮区内的房屋有多少?有哪几种类型?居民迁走吗?主要以何种形式、何时开始进行修葺,是政府部门全面负责,还是引入开发公司,或者与居民合作修葺?
3.修葺后的房屋将会达到怎样的目标?这些房屋的用途有哪几类?当地居民是否会全部搬离,或者部分迁走?
4.在规划的新增功能区里,如休闲文化区,特色餐饮区,手工艺原真体验区,中医与武术,娱乐时尚创意基地等,这些区域内现有的房子是否全部拆除?居民是否全部迁走?这些区域设想各自的主要概念什么?具体会经营一些什么业务?设想将以什么形式引入这些经营?
5.除文物建筑外,区域内决定保留的历史建筑具体有多少?分为A,B类的历史建筑各占多少?建筑内的居民是全部搬离吗?如果搬离将会对其如何开发利用?
6.(12月21日)新闻通稿中说"所有建筑都将完全按照历史文化风貌进行改建或修复整饰"?请问这里"所有"指哪些?哪些是改建?哪些是修复?如果是目前所有的房子,为何还要拆迁?
7.目前决定拆迁的房屋有多少幢?面积多少?占多少比例?主要有哪几类?分布在什么地方?
8.规划说"有些房屋暂时不拆迁",所占比例是多少?有没有具体的时间表?如果过了法定的拆迁期限,是否将意味着这些房屋将无需再拆迁?
9.是否会考虑,或者已经计划允许当地居民与政府部门合作,按照规划与设计要求,共同修葺这部分民居?
10.相关部门领导说,那些"暂时不拆"的建筑,如居民已经搬离,如果回来,当地"居民要和政府重新协商返回条件",设想的具体条件包含那些内容?
11.在搬迁基本完成后,将如何进行开发建设?目前投入的资金有多少?预计全部资金大约多少?
12.不少居民及专家反映,从发布的规划来看,商业开发氛围比较浓,或者干脆认为这就是一个商业开发项目。如何理解看待这类观点?
13.是否公开哪些房拆哪些房保留?现在群众意见很大。
14.有无计划进行组织相关专家论证、听证,公众讨论?
15.拆迁范围、规划方案会否在听取公众意见后有所调整会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