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北新桥三条,两名行人从胡同内停放着的一排汽车边走过。《东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研究报告》已编撰完成,规划建议各街道所辖胡同建设地下停车场。
《东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研究报告》编撰完成,将提交东城区总规办,包括10方面54项建议
《东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研究报告》已编撰完成,昨日,政协东城区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开幕,这份由大部分委员开展的专题研究首次亮相,“报告”对东城区地下空间规划的10类问题,提出了54条具体建议。
调研以走访和专家座谈为主
去年7月,东城区启动编制未来20年的总体战略规划。作为建成区,东城区土地空间基本饱和,因此,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此次规划的重点,并将单独形成专项规划。该工作被交由东城区政协专题研究,并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和区长牵头的领导小组。
课题组成员金先生表示,调研从去年三四月份开始,以实地走访和专家座谈为主。其间,还征集了市区两级经济、建设、规划及民防等相关部门的意见。去年11月,长达20多万字的“研究报告”编撰出炉,由中央、市政府相关部门领导及各方专家分别座谈、论证。
研究报告给出54项建议
昨日,“研究报告”的全文并未公布。据金先生介绍,已初步掌握了现有地下空间的面积和使用情况,分析了东城区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不利和有利因素,提出了包括政策法规利用、地质水文问题预防等10方面问题,最终给出了54项建议。针对王府井等功能区、古都风貌保护区的胡同、北京站等重要节点、平安大街等主要路段,“研究报告”都提出了具体的规划措施。
其中,针对胡同内道路狭窄,居民、单位车辆停放后拥堵,有安全隐患的情况,规划建议以10个街道为单位,各街道所辖胡同建设地下停车场,尽量保证居民车位距住址路程10分钟。
对于北京站交通设施接驳不好,乘客下了火车需要出站、过马路转乘,造成路面拥挤和混乱的情况,规划建议在北京站地下建立与地铁、公交系统接驳的空间。
“先大胆设想再小心求证”
目前,“研究报告”已修改完毕,将提交给东城区总规办。据介绍,东城区《总体规划》预计今年8月完成,并将提交到东城区政府、区人大常委会审议。
作为老皇城,东城区承担着古都风貌、历史文化遗迹保护的繁重任务。但在参与调研的诸多单位中,却未见文物部门的身影。
“研究报告”规划建议时是否兼顾了文物保护?对此,金先生表示,本次研究报告的主题是开发与利用,为了不束缚参与者的思想,未在文物保护方面设置太多前提条件。“鼓励大胆设想,等项目进入实施阶段时,再小心求证。”金先生说,当具体建议变为现实时,肯定将征求并采纳文物部门的意见。
昨日,曾参与“研究报告”的东城区文委副主任刘景地表示,东城区将按照自己的旧城特点,按照现有的《名城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对地下文物进行保护。
- 观点
调研规划应先征求文保意见
文保专家徐苹芳称,一旦项目涉及地下文物,之前的工作成本都将浪费
东城区的地下埋藏有多少文物?昨日,文物保护专家徐苹芳表示,元朝以来,东城区便是居民集中居住的地域,其地下文物状况由于未经探测,目前在文物保护界还是个谜,但不能排除东城地下可能存在元朝遗迹。而与其他区县相比,老皇城东城区的文物保护任务也更重。
对于东城区启动编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划调研,徐苹芳认为应该向文物部门报告并充分征求文物保护方面的意见,而不应该将这个程序延至项目实施时。
徐苹芳说,由于相关立法的不完善,很多地方实施项目建设时,在文保方面出现“先斩后奏”情况,试图绕过文物管理部门。这样的调研、规划最终都是不能成立的,一旦项目涉及地下文物,之前的工作成本都将浪费。
徐苹芳表示,目前地下文物保护的相关立法正在进行,所有施工项目都将先勘探地下文物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