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华侨城相比,下沙更代表着深圳文化,只有后者的社会风貌和社会氛围才是深圳的特色。
———国际知名规划大师约翰·福瑞德曼
为什么贫民不能住在CBD呢?市中心也可以有贫民居住的地方。
———深港双年展策展人欧宁
城中村并不是犯罪或者无证场所藏污纳垢专门的地点,这只能说明是我们城市职能的执行能力不足,导致其在一个不合适的时机产生。
———深圳建筑设计师刘晓都
什么最能代表深圳,不是那高耸入云全球十三高的地王大厦,也不是趴在中心区的市民中心,不是股票,不是蛇口,不是香港,不是那个所谓的深圳速度。我想了想,最具深圳气息的觉得应该是城中村。
———深圳草根摄影家白小刺
在美学上,城中村被很多人视为城市的疤痕,在城市管理上,城中村更像是一枚定时炸弹。
然而,就在推土机隆隆驶入城中村之际,反对声亦不绝于耳,更有专家学者从长计议:城中村拆除以后,低收入者何去何从?高新住宅和商业区一统天下,是否会对城市的多样化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城中村消失后,会否有一些优秀的传统、习俗和文化也随之烟消云散了?
城中村就是城市的一部分,如深圳市规划局副处长贺承军所言,“得了脚气的脚仍是身体的一部分”。它虽然是一个“野孩子”,但是虎虎有生气,抢救我们的城中村,就如永不放弃我们的孩子,将他往健康的渠道上扶一般。过度开发、一味建设的教训,历史上有太多。城中村应当改造,但是在改造的同时,还是要“该出手时当出手”,腾出一只胳膊,来拉一把残垣废土中的闪光物。
欲望紧挨着欲望
城市中自给自足的小社会
不管你有没有注意,它一直就在那里,繁华、市井味十足,像一个小社会,任何东西都能自给自足。
绝大部分从外地来深圳的人都有过一段或长或短在白石洲生活的记忆。位于深南大道边,交通四通八达,还有华侨城高档社区与之毗邻而居。每天早上8时30分,它的出口就像放学时拉开的校门,形形色色的人从里边拥出,主力军是在附近科技园上班的神色自信的小白领,把村口的各个公交车站堵得水泄不通。2006年,市政府就曾经因为白石洲公交站的严重堵塞问题,取消了靠站的十几条线路。上月地铁1号线的延长线刚刚开通,白石洲地铁站就成了地铁站中客流量最高的一站,可见这块地有多“旺”,向外延伸的磅礴人流,汇聚成了一股不容忽视的城市力量。
在这里,优雅的写字楼和不见阳光的出租屋之间的距离,仿佛并不是那么远。更何况,陈楚生不是也在这里住过吗?不是也在月租700元的一房一厅里弹着吉他唱歌吗?奥巴马的弟弟不是也在这里开过烧烤店吗?在深圳的6年不是也一直租房住吗?这里是个驿站,是梦想开始的地方。
大冲,另外一个欲望与欲望挨近的地方,2 0 0 7年来深的网友“w angzhibin”对它的印象是这样的:“村中小巷很多,酷似迷宫。小巷内污水横流,垃圾遍地,色情服务的店面穿插其间。稍微宽一些的街道,则会有许多餐饮店、服装、百货类商店,但多是实惠类型,档次不高。”这样的村落,正适合刚来特区,立足维艰的异乡人安营扎寨。而昨天还是赤脚种地的农民盖起房子后,生活的每一天也都闪烁着人民币的光辉。
这样拥挤的村,深圳还有上百个。城中村如一个小社会般,社会阶层的流动和改变都在眼皮底下悄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