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恩宁路拆迁前,八和会馆每天有许多老人前来坐访,不少人盼望就近回迁。如今广州酝酿出台旧城改造拆迁补偿意见,老街坊原址回迁不再难。
一方是旧城区改造,另一方是老街坊“故土难舍”,这个矛盾如何协调?昨日市建委主任简文豪在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旧城改造和保护的相关情况时提出,在城市规划允许的情况下可选择“原址回迁”,回迁安置住房的面积不得低于被拆迁住房面积,新旧房之间结算市场差价,即“拆一还一、新旧补差”。
补偿与奖励机制并行
据报告,为规范拆迁安置政策和补偿标准,在拆迁安置中,充分考虑被拆迁居民的居住、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并妥善加以解决,市国土房管部门拟定了《广州市危旧房改造拆迁补偿安置工作指导意见(试行)》(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现已征求各有关部门意见,正在按程序审定。
《意见》提出了三种补偿安置方式互相协调,并新增改造奖励使补偿安置更灵活、优惠,更有利于充分保障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其中提到的补偿安置方式第一个就是“货币补偿”,先是以市场评估价格确定货币补偿标准,客观、准确地确定被拆迁房屋的市场价值。为激励被拆迁人支持危旧房改造工作,对于选择货币补偿的住宅房屋的被拆迁人,可实行改造奖励制度,简文豪称之为“借改造惠”。
充分考虑了广大居民对旧城区居住环境的眷念,《意见》指出,在城市规划允许的情况下可选择“原址回迁”的补偿安置方式,原址回迁安置住房的面积不得低于被拆迁住房面积,新旧房之间结算市场差价,即“拆一还一、新旧补差”。
为配合城市旧城改造规划的实施,抽疏旧城区人口密度,妥善解决被拆迁人迁居问题,对异地永迁的住户要实现安置地点区位级差价值的补偿,鼓励被拆迁人异地永迁安置,体现异地安置的政策优惠。
倾斜照顾困难家庭
简文豪还表示,《意见》将改造与住房保障工作紧密结合。倾斜照顾住房困难家庭,设定住宅房屋拆迁补偿最低面积标准。
同时规定危旧房改造项目可实行搬迁时限奖励制度,将奖励机制作为推动拆迁工作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灵活运用奖励措施来刺激被拆迁人加快签订补偿协议,体现对支持拆迁工作的被拆迁人的政策优惠,树立正面的引导机制。
3种补偿方式
货币补偿客观评估被拆迁房屋的市场价值
异地永迁实现安置地点区位级差价值补偿
原址回迁拆一还一、新旧补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