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改建成商住小区后,不仅居住环境大大改善,经济收入也跟着水涨船高!海珠区江海街部分村民从中受惠后,引发了更多村社主动要求进行“城中村”改造。目前,红卫村经济联社已邀请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为大塘、台涌等4个村设计改造方案,并将方案提交海珠区有关部门征求意见。
为让方案更科学可行,昨天下午,江海街道红卫经济联社举办“科学发展,先行先试——‘城中村’改造与发展研讨会”,邀请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山大学、广东商学院等多位专家学者,就红卫经济联合社“城中村”改造问题进行科学论证,共商“一村一策”的“城中村”改造妙计良方,为全区20个“城中村”的改造提供典范。
改造涉及4村 地处中轴线周边
据介绍,海珠区江海街红卫经济联社位于海珠区中部,面积约3.6平方公里,下辖14个经济社,股民3600多人。该联社所辖区域东邻琶洲国际会展商务区,西属广州市新城市中轴线重点规划区域,南北连接猎德大桥和华南快速干线,可直达珠江新城和番禺区,其改造与发展不仅关系到海珠城区发展总体规划,而且对广州中心城区“城中村”改造有着导航和示范性意义。
记者了解到,海珠区约有2/3的面积属于城中村,“没有城中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海珠区的现代化”。本次改造主要涉及到大塘村、新村、苔涌村和石榴岗村4个村。从卫星测绘图上可以看到,4地块西面是广州大道南,南面是新滘南路,北面是新港中路,东面有华南快速干线从苔涌村和石榴岗村之间穿过,南北向的江海大道则在新村地块中穿过。
铺租由每平米10元升至45元
其实,早在2003年,红卫经济联社就还充分利用辖区资源,在“城中村”改造方面作出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利用聚德解困小区经济发展留用地,开发建设六福华庭社员新居,让部分村民住进了“带厕所和厨房的套间”。
2006年底搬入六福华庭的谢先生告诉记者,他家的房子有120平方米,当时只花了20多万元(包括装修费用)。“现在虽然每月要交100多元物业管理费,但卫生、安全、消防等都没有后顾之忧,觉得挺值的。”谢先生说。
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不仅极大改善了社员居住条件,也为发展集体经济、提高社员收入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如今,其附属商业街的租金由过去的10元/平方米左右升至最高45元/平方米。
主动聘请专家设计规划方案
许多社员由此尝到了“城中村”改造的甜头,由最初被动的“要我改造”,变为主动提出“我要改造”。为此,红卫经济联合社拨出专项经费,聘请广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红卫村改造规划概念设计》,为红卫经济联社下辖石榴岗村、台涌村、新村和大塘村4个自然村编制整村改造规划。
为确保规划科学可行,街道和联社共同开展专题调研,形成《“城中村”改造调研报告》,从改造模式、资金、市政设施建设等方面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具体对策措施。联社还聘请专业人士,并购买电子地图,对辖内4000多栋“城中村”房屋逐门逐户进行入户丈量摸底工作,历时半年多,丈量测算面积约计157万平方米,为编制改造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规划已几经修改、反复论证,准备上报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