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改造琶洲沥滘红卫小洲
近年来,海珠区切实把握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南拓、中调”发展战略,完成了龙潭万年围地区、凤和康乐地区等“城中村”改造规划编制工作。同时,借助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的契机,在城中村建围院、设视频,大力整治出租屋和“五小”行业,进一步加强日常管理,有效解决了“城中村”地区卫生差、治安乱等问题。
下一阶段,海珠区将以改善琶洲地区和新城市中轴线周边地区的城区面貌为重点,着力推进琶洲村、沥滘村、红卫村和小洲村的改造,并在此基础上加快“城中村”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推进“腾笼换鸟”,做好“双转移”。
方案打探:
新村将分住宅区和出租区
资金来自三方面:集体资金、村民集资、银行贷款
据红卫经济联社书记崔伟林介绍,根据测算,本次纳入改造范围的面积约为157万平方米,四个城中村都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处亟待改造的地块作为居民安置区进行拆迁,并率先建起村民安置新村。计划今后复建的村民新村将不少300万平方米,并将由数十栋32层高的楼房组成。
“由于改造后村民新村将按1:1的比例对村民的旧居进行置换,也就是说,每户村民都可以根据股份分配到面积不等、套数不一的安置房。”崔伟林表示,由于今后村民分到的房子可能都在两套以上,如果将来自住和出租的房子都像现在一样混杂在一起,就会不方便管理,因此目前有计划将村民自住区和出租区分离,由经济联社委派专门的物业公司管理出租区内的住宅,“这样村民在收取租金的同时,又方便了对于外来人口的管理”。
此次改造涉及到的大塘村、新村、台涌村和石榴岗村均各具特色,有关单位根据其特点对其功能一一进行了详细规划。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一设计所许所长介绍:“大塘村位于城市中轴线上,又紧邻未来的海珠区政府;新村就在江海大道两旁,古祠堂文化资源丰富;台涌村和石榴岗村则位于七星岗古海岸遗址附近,地理文化资源丰富。”
因此,改造方案中将设计三个主题区域,分别是城市中轴线公园、红卫宗祠文化广场、古海岸遗址公园区。其中,由于新村内宗祠群面积较大,而且十多座宗祠保存完好,所以红卫宗祠文化广场将坐落于目前的新村所在地。而古海岸遗址公园区则位于台涌村和石榴岗村之间,规划建设一栋五星级的文化旅游度假酒店,以及大型购物商城,另有一系列的文化旅游产业将向东一直延伸到番禺区的生物岛及广州大学城。
崔伟林还表示,改造不照搬猎德模式。他介绍:“经过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以及党员会议,大家支持由联社成立自己的公司,直接进行融资开发建设,这样可以节省成本,资金渠道有三方面,分别是集体资金、村民集资以及银行贷款,而对于土地确权问题也可以根据本村社发展需要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