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北路16幢民国建筑“腾笼换鸟”,颐和路11号片区改造启动……昨天下午,由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与鼓楼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近现代建筑文化的保护和复兴”高层论坛,在江苏议事园举行,一系列民国建筑保护的“利好”消息从会上传出。
鼓楼区被业界称为“民国建筑的露天博物馆”。鼓楼区区长徐苏宁介绍,为将这一笔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该区决定,在推进城市建设同时,对于在拆迁和建设范围内的优秀民国建筑,建立区建设局、房产局、老城办、文化局、党史办等部门会审会商制度,对有重要价值的民国建筑尽最大努力予以保留并加以改造和利用。不经“三堂会审,一律不得拆除”。
“保护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徐苏宁透露说,目前,该区正在对中山北路和模范马路进行景观改造,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深度挖掘沿线民国建筑文化,让民国建筑“亮出来”。具体而言,就是将中山北路沿线的原国民政府交通部、行政院(现南京政治学院内)、首都饭店(现华江饭店)、监察院(现军人俱乐部内)等16幢民国建筑进行“腾笼换鸟”,促进民国建筑与商务楼宇的置换整合。置换出来的民国建筑将主要用作民国文化展示,文物展览,以及高档文化艺术品的展览等,发挥出最大的历史文化价值,原办公和经营功能将被置换到条件更好、功能更齐全的现代楼宇内。
在模范马路沿线,鼓楼区也计划配合有关方面对南京饭店(国际联欢社旧址)、南洋劝业会旧址等具有独特价值的民国建筑进行修缮和业态提升。
继成功保护改造颐和路12号片区之后,鼓楼区今年将再启动11号片区改造,31座老公馆正陆续分类实施动迁,力争年底前完成整治,定位仍然锁定为总部经济集聚区。此外,这里还将被打造为民国历史文化展示地,重大经济项目和新闻发布地,以及重要外事活动接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