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华路:文化商旅第一街
保定裕华路属该市南市区辖区,是保定市最繁华的街道,保定市区内90%以上的文物古迹都聚集在这条路的两侧。在明清和民国时期,当时的裕华路就是北方最繁华的著名街区之一。随着岁月变迁,许多古建都已不复存在。面对有历史不见历史风貌、有文化不见文化景观的尴尬,许多专家和市民都呼吁还原老街的历史风貌。
针对这种情况,保定南市区提出建设“河北文化商旅第一街”目标,全面提升裕华路的整体形象。目前,裕华路已开始实施仿古改造,沿街各单位将全部清除现有广告牌匾,为改造施工创造条件。此次街道景观整治改造西起恒祥大街,东至长城南大街,总长1600米。改造分三部分,西段(恒祥大街—直隶总督署)为商业服务特征区段,中段(直隶总督署—穿行楼街)为历史城市风貌特征区段,东段(穿行楼街—长城南大街)为复合休闲特征区段,改造中,三段过渡衔接力求自然。
裕华路仿古改造,以“明清风貌、灰墙黛瓦、书院衙署、柳槐荷花”为特色,力求恢复明清风貌,将于今年10月迎宾。
■西大街:再现老保定标志街区
保定是一座拥有2300多年历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历史上最为繁华的城市中心,西大街是承载保定历史文化及魅力的代表。
西大街是保定老城区保存最完整的部分,起建于宋淳化年间,形成于元代初年,经历代发展,到清末民初建成以“中西合璧”式建筑为主的商业文化街,西大街一直被认为是最能体现古城风采和老保定历史文化的标志性街区,也是中国北方最有影响的古街之一,至今仍为直隶文化溯源朝圣之所。
“彻底整治西大街,使保定能够有一条代表自身文化的古街。”2008年9月,南市区开始西大街整治工程,计划利用三年时间恢复西大街清末民初古街风貌。
西大街长846米,平均宽度7.5米,西部150米的整修已于2008年完成。西大街整治项目计划三年完成,2008年已完成西段(恒祥大街至北唐胡同)的整治,2009年完成全部整治工作,2010年内完成街区雕塑小品、夜景照明等景观建设,修缮恢复周边古迹景点。全部工程完工后,声名远扬的“槐茂酱菜”、“四美斋”、“第一楼”、“六味斋”等老字号将落户于此,古玩、字画、老茶馆、地方风味、地方名产等特色精品也将在此荟萃。
■南市区:擦亮现存近代建筑群
南市区是“保定府”的发祥地,是历史形成的传统文化区、商业区,有古莲花池、直隶总督署、大慈阁、淮军公所、清河道署等文物古迹,有望湖春、义春楼、白运章、万宝堂、两益馆等诸多见证保定历史的老号名店。
“五一”前夕,保定再现盛清时期的莲池十二景,一批代表不同风格的文物建筑也正在积极的保护之中。
淮军公所是李鸿章为纪念淮军在历次战争中阵亡的“将士”而建的昭忠祠,并兼有安徽会馆之功能,占地面积约40亩,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分戏楼、享殿、神厨库、荷花塘等7个区域。中国建筑学家吴良镛曾说:“若淮军公所能够尽快修复……将与周边的直隶总督署、曹锟公馆‘光园’、古莲花池、清河道署等古建一起成为展示保定悠久历史文化的亮点。”
目前,保定市已完成《淮军公所、清河道署保护规划》编制和审批、立项,部分住户已开始搬迁,还启动了淮军公所迎宾院和淮军公所整体维修方案的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