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保护改造 >>
 
重庆危旧房的“人文”改造

时间:2009-02-17  来源:新浪网  作者:刘亢 王金涛 徐旭忠

 
李铁:被误读的城镇化 2013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2013年4月29-5月5日 张家界城镇体系规划
难题与对策: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长沙天心城市设计
 
分享到: 更多

重庆市2008年初启动的主城区危旧房改造工程,计划动迁46万余人,拆除1200万平方米危旧房。《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了解到,重庆市把这项为期3年的浩大“城市翻新”工程作为改善民生的社会工程,以多种方式让利于民,重点惠及困难群众,在利益的梯度转移中缩小阶层差距,努力让群众的生存境况与城市发展同步。

同时,重庆市以大规模危旧房改造为契机,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在“减量、增绿、留白、整容”的基础上,合理配置发展要素;把传承历史文脉作为推动城市价值升级的重要内容,寻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经济、生态和人文的和谐统一,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以危旧房改造促进社会和谐

直辖以来,重庆主城区已完成近千万平方米危旧房改造,但目前仍有13万多户居民住在鼠蚁横行的棚户区。由于居住于此的60%以上居民属困难群体,没有条件改造房屋,更没有能力购买新房,很多家庭几代同室,过着简陋而艰辛的生活。

在重庆市委常委会上,市委书记薄熙来提出,在经济建设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在城市发展中如何惠及普通民众,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市内有的地方一边是高楼大厦,一边是危旧险房,反差很大,当领导的不能无动于衷,这事关对老百姓的感情;要把危旧房改造作为执政为民的实践,保证迁建房的面积比原来大,质量比原来好,户型设计要方便、适用,让生活在这里的原住民真正受益。

本刊记者调查了解到,不少危旧房片区形成了典型的“金字塔”型社会结构,底层是数量庞大的下岗职工、困难居民等群体,当地社会治安,吸毒贩毒、抢劫偷盗等问题突出,处在社会“金字塔”中上层的人员不断外流,加剧了社会生态的恶化。这些区域发展停滞,各种矛盾交织,积累了大量不稳定隐患。

通过危旧房改造实现扶贫济困,便成了重庆主城区协调、均衡发展的重要之举。薄熙来明确要求,把危旧房改造是否给困难群众带来更大的福利,作为对主城各区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

主城区危旧房拆迁成本高,仅靠市场这只手很难推动改造工程。重庆市长王鸿举认为,危旧房片区的群众“自我改变命运”的能力较弱,政府应通过社会统筹和二次分配,通盘考虑,建立各阶层分享发展成果的机制,以免导致社会失衡,出现拉美式的“贫民窟”。因此,在拆迁过程中要尽量让利于民,增强中低收入人群对社会的认同感和对城市的归属感。

让原住民户均建筑面积增加一半以上

在拆迁补偿政策上,重庆市创造性地实行了“梯度转移”利益补偿机制,即让那些真正生活困难的低收入者得到更多实惠。

重庆市规定:对人口在2人及以下、住房建筑面积不足30平方米的家庭,按30平方米给予等值货币或实物补偿安置;对人口在3人及以上、住房建筑面积不足45平方米的家庭,按45平方米给予等值货币或实物补偿安置。除保障补偿面积外,重庆市还在搬迁补助费、公摊面积计算、安置房价格等方面对困难群众予以倾斜。

据统计,此次危旧房改造中,住房特别困难的家庭增加建筑面积近1倍,比较困难的家庭增加建筑面积约50%,一般家庭增加约15%。总体上,原住民户均增加建筑面积约21平方米,增长幅度达55%。

渝中区化龙桥危旧房片区原住民、低保户蔡克辛说,他一家3口人,原来住在解放前建的16平方米老公房。此次拆迁,政府按45平方米补偿现金,加上其他优惠,他共获补偿18万多元。他用这笔钱在市中心七星岗买了一套三十几平方米的二手房,加上装修费,最后还剩余1万多元。

在实现利益“梯度转移”的同时,重庆市明确要求提供实物和货币两种方式供被拆迁群众选择,而且无论实物还是货币的补偿标准都比以往规定标准提高,充分照顾到不同阶层的具体困难和权利,使“钉子户”大大减少。

利益决定人心,人心决定成败。52岁的张大妈曾是一位拆迁“闹事骨干”。工作人员主动关心她的生活和女儿上学的情况,讲政策,算经济账。经过细致耐心的思想工作,张大妈感受到政府的诚意,不但同意选房搬迁,还主动宣传拆迁安置政策,动员了不少群众主动选房搬迁。对于那些原来租住公房、领取补偿金后仍因大病等原因买不起房的特困户,政府将保证他们住进条件较好的廉租房。

单纯的拆迁只能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要实现弱势群体生活水平质的跨越,从根本上化解社会矛盾,就需要在危旧房改造中构建综合的社会保障体系。重庆市、区两级政府组织民政、劳动、教育、卫生、街道等职能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构建起包括就业、入学、医疗、低保等多方面的综合保障体系。拆迁户安置地之一江北区石马河,投资1.3亿元扩建了当地两所中小学,使之成为江北区硬件设施最好的学校;将全国排名第二的观音桥农贸市场整体迁入,其聚集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当地构建起一个市场群体。生活的质变让拆迁户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上一页 页码:[1 2 >>] 下一页 共2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更多关于 重庆危旧房的“人文”改造 的资料
· 重庆将建“海绵城市” 变的会呼吸 [2016-03-27]
· 重庆拟开启新一轮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 [2014-12-19]
· 广东与英国合作“旧城改造” 试水可持续发展城市 [2014-11-14]
· 重庆:人行道宽度不足5米不得设占道停车点 [2014-11-13]
· 郑州-重庆万州高铁获批中部再添开发主轴 [2014-10-10]
 
热点专题

资源型城市生态化转型道

进行中的“京津冀一体化

智能交通让城市发展更美

楼房坍塌,“快餐式建筑
行业人物.
学术论文
电子图纸
工程案例
丹佛艺术博物馆住宅
The Museum Residences是由美国著名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设计的。… [详情]
软件下载
考试信息
规划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  指定合作网站   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官方网站
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SUS)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Add to Google
Copyright ©2007-2009 CITYUP.ORG.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联系信箱:cityupcityup.org  传真电话:010-88585380
服务热线:010-88585610/11/12转803  QQ:325178919  325178913
版权所有: 都市世界-城市规划与交通网
京ICP备12048982号-3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0994号
关闭欢迎关注都市世界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