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尊护墓武士像已经丢失
由于不是文物保护单位,洛阳市红卫村面临拆迁,商城县“清代武士”最终没斗过窃贼
由于未列入文保单位,洛阳市红卫村如今正面临拆迁命运,本月中旬是其原定的“大限”。
而此前,2008年12月22日,网友发帖披露:商城县周老坟前,一尊清朝咸丰年间的护墓武士石像已失踪近一年,相关部门虽知悉此事,但因“丢失石像的不是文保单位”,未予重视。
这两件事凸显出文保的“挂牌”瓶颈。
现象
洛阳即将拆迁红卫村
据媒体称,本月中旬,对洛阳市红卫村来说或许是个大限——面临拆迁命运。
洛阳工业区红卫村建于1958年,是洛阳矿山机器厂(现中信重机)的职工住宅区,原有20余栋平房住宅,目前仅剩7栋。
红卫村是前苏联援建的、奠定新中国工业基础的156项目最集中的工业区,与洛阳工业区5号街坊(中档住宅区)、10号街坊(高档住宅区)一起,构成奠定新中国工业基础时期职工住宅区的完整系列,整体设计饱含着那个辉煌年代的历史元素。
河南科技大学文化遗产研究组担负着我省以及国家工业文化遗产保护课题研究。其成员杨老师说,红卫村已成为全国仅存的一片成规模的156项目平房住宅,是洛阳仅存的奠定新中国工业基础时期的职工住宅区。
由于当年这种平房较多,未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大多都相继拆毁,至今全国已留存无几。红卫村与5号街坊的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它们都是连片成组的历史街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
确定文保单位,从研究到决策需要一个过程,如果等相关部门对156项目的研究得出定论后再保护,就眼前这种城市规划进程,几年后,156项目的遗迹就毁坏无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