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就能住上新楼了,今后我们也能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了。”5月1日上午,莱城工业区东街村安置区开工奠基仪式吸引了全体村民前来观看,一位姓魏的村民满怀喜悦地说。
“如何让老百姓不出村就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莱城工业区负责人说,“只有通过旧村改造,把核心区(西街、东街等6个村)建成新城区,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完善,老百姓到休闲广场去健身、到超市购物、到公园散步,真正过上城市人的生活。”
事实上,实施旧村改造、建设新城区,其意义远不止这些。目前,工业区的城市建设水平还比较低,实施旧村改造、加快城市建设,对于改善人居环境、推动经济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决不让老百姓吃亏”
“我们搞旧村改造,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决不让老百姓吃亏。”莱城工业区负责人在东街村安置区开工奠基仪式上的讲话掷地有声,“要改变那种‘重引进工商企业,轻吸纳居民;重工业区开发,轻生活区建设;重经济效益,轻居民生活质量’的观念,人性化拆迁,人性化安置。”
东街村拆迁户魏顺培算了一笔账:“我原来的房子评估价格是5万元,加上村里奖的15%,我这套房子一共补助5.75万元。按规定,如果我要一套100平方米的安置楼,价格7万多元,再交1万多元就能住新楼。新楼房如果按现在口镇的市场价卖能净挣6万多元,下一步工业区发展了,这楼一定还能涨钱,很有账算。”
在拆迁现场,记者与村干部扳着手指计算旧村改造带来的好处:一是老百姓赚钱。按成本价供给的楼房,可以让每户相应增加6万元以上的收入。二是村集体增收。这次旧村改造,工业区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先期借给每个村100万元的启动资金,每拆除一户,政府奖励村集体2万元,主要用于楼房建设。小区建好后,再奖给每个村100万元。同时,旧村改造后,商住房开发所得的收益全部归村集体和老百姓,村集体收入壮大了。三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目前,核心区六个村旧村占地1800亩。改造后,核心区各村安置区仅占500亩地,可节约土地1300亩,城市可增容3万多人,从而带动餐饮、商贸等服务业的发展。因此,旧村改造也是农业人口分流的“跳板”。同时,通过旧村改造,建设新城区,也能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造福子孙后代。
党员带头,全民参战,打一场城市建设的“莱芜战役”
口镇是革命老区,60多年前,在这块土地上曾发生过举世闻名的莱芜战役。60多年后的今天,工业区要打一场城市建设的“莱芜战役”,目的就是建设和平幸福的美好家园。勤劳朴实、乐于奉献的口镇人民,就像当年支援前线那样,积极参与、支持旧村改造和城市建设工作。
南街村村委委员郑维森家的5间房子因修建汇林大街需要拆迁,郑维森说:“我是党员,又是村干部,我的房子在拆迁范围内,周围群众都在看着我,我不带头谁带头,拆!”郑维森不顾家人的极力反对,5月25日拆除了自己的房子。
田庄村村民田淑山在南冶煤矿上班,他的2间房子在拆迁范围内。当工作人员找到田淑山讲明情况后,田淑山说:“旧村改造是好事,我的房子该拆就拆。”田淑山当场签订了房屋拆迁协议,并委托在家住的叔叔田玉成全权配合村里搞好拆迁。目前,田淑山的2间房子已经拆除。
田庄村73岁的村民郑永昌的5间房子需要拆迁,他说:“我保证拆在前头,不受外界干扰,我还要争取拆在村干部的前头。”他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签订拆迁协议的当天(6月11日)上午,他就着手拆除房子,现已拆完。
无形的党旗在拆迁现场高高飘扬,成为广大拆迁户的榜样。田庄村第一个测量评估户齐立孝全家有2套宅子、2个园子和1个蔬菜大棚需要拆迁,齐立孝说:“虽然俺家需要拆的这么多,但我是党员,在拆迁上,我保证不给组织添麻烦、不给拆迁拖后腿。”目前,齐立孝正在进行拆迁。
“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工业区新城区建设可谓高标准规划,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工业区进行了发展概念性规划,整个规划费用高达300多万元。围绕“做精老城,主攻城南,拓展周边”的建设思路,工业区高标准建设城市新片区,计划总投资1.2亿元,完成道路建设、房屋拆迁、居民小区建设以及商贸区建设四项工程,形成“一环、两轴、三纵、三横”的道路框架体系。
核心居住区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进行旧村改造。总的原则是以宅基地换房,农民以其宅基(包括村庄用地),按照规定的置换标准,换取新城区一套住宅,这样,通过整合散居农民的宅基地,重新规划居住区,变平房为楼房,变散居为聚居;二期工程进行市场化开发,将旧村改造腾出的土地依法报批,进行商品房开发。整个居住区建成后,总建筑面积达120万平方米,可容纳居民1.2万户、4万人,增容3万人。
赵家村支部书记、村主任赵培福说:“搞旧村改造,是为群众谋福祉的一件大好事,村民不出几年就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工业区实行零利润供房,让利于民,并且旧村改造腾出的土地开发收益全部归村集体和老百姓所有,能壮大集体经济和富裕群众,对于我们六个村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一边拆迁,一边新建,拆旧与建新同时进行。工业区计划投资1.03亿元,新建改建8条道路,长20公里,拉开核心区内的城市道路框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记者在林马河看到,河道治理已经全面开工。这项大工程分两个层次: 一方面,投资6000万元,打造一条集“休闲、娱乐、观光、购物”于一体的景观带。另一方面,将林马河水引入六个村的安置区内,打造“小桥流水”、风景秀美的人居环境。与此同时,绿化亮化、公共配套服务同时展开,高标准小学已经完成地上附属物清理,近期全面动工建设。
先拆后建,边拆边建,分片建设,搞好配套,增强城市服务功能,整个工业区驻地已成为城市建设的大战场。工业区全体机关干部深入现场办公,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工业区各部门和企业有钱出钱、有技术出技术、有物资出物资,形成了统一规划、各方参与、上下联动、持续帮扶的长效机制。目前,各项工作推进顺利,已开工建设居民楼41栋,建成12栋。工业区的目标是:力争用3—5年的时间,把莱城工业区建设成“道路畅通、设施齐全、建筑新颖、环境优美,对投资者有吸引力、让驻地人民满意、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精品新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