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游苏杭,北游胜芳”。广传于世的美誉,向人们揭开了胜芳的面纱。这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北方古镇,近年来以古建修缮为契机,积极整合历史文化资源,致力于重现这座千年古镇的历史风貌。不久前,来自全国数十位规划以及古建保护方面的知名专家汇聚胜芳,以“保护是最具远见的开发,开发是最富成效的保护”为主题,畅所欲言,群策群力,为胜芳古镇的恢复工作建言献策。
胜芳曾拥有数量可观的北方民居,王家大院、张家大院等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些建造于清朝和民国时期的民居,具有浓郁而独特的地方建筑风格。虽然年久失修,但院落在斑驳的树影中,似乎依旧演绎着过去的时光。笔者在王家大院的修缮现场发现,修缮所采用的工艺及选材均保持了高度的“原汁原味”。施工人员说,此次修缮将以“修旧如旧”为基本原则,不但要保持院落整体面貌的复原和统一,在细节上同样不容马虎。他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主人爱猫,在院子中留有不少猫道,修缮过后,这些“并不起眼”的猫道也将完整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除了别具一格的北方民宅,特殊的地理位置,还赋予了胜芳特有的北方水乡民俗风情。即便穿心河整治工作尚未开始,当笔者立于永济桥上,恍惚间仍有身置江南的错觉。河边一座座错落有致的小楼,古朴简约的老式铁桥,恬静的生活气息,都别具水乡韵味。
戏楼、牌楼、文昌阁被称为胜芳“三宗宝”,在当地民众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是传承胜芳历史文化的重要古建筑。随着时代的变迁,它们几乎不可避免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只留下一些珍贵的文字和影象资料。据古建设计专家王希富介绍,本次修复规划,在对原建筑遗留的材料进行认真考查的同时,还将通过先进的“三维成像理论”,准确推算出“三宗宝”各部分的数据,为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修复基本按照原来的规划设计,只是在位置的选取上发生了变化,使布局更为科学合理,与现代化的城镇布局相得益彰。如今,“三宗宝”之一的牌楼已修缮完毕。这座始建于明末清初年间的牌楼,是一座别具特色的四柱三楼木结构建筑,姿态秀美,展翅欲飞。一位在胜芳生活过30多年的老人在参观后激动地说,这座修葺一新的牌楼,瞬间便轻易勾起自己儿时的回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