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近日,辽宁省对8个城市开出了高达5420万元"空气质量考核罚单",并且承诺罚缴的这些资金将全部用于治理大气污染。
记者(中央台驻辽宁记者郭威)采访到了辽宁环保部门的负责同志,他们介绍说对于环保处罚的政策其实地方城市一直有一些反对的声音,很重要的反对意见是污染物并不是全部由经济发展造成的,比如说每年的供暖季、秋收农民焚烧秸秆等这些特殊情况,再加上外省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
但总体上地方城市认可目前大气治理是重要的民生要务的工程,罚没的款项用于当地大气污染防治有助于地区整体环境改善,助推地方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只是个别的城市也建议PM2.5纳入的时间和考核的程度,希望环保部门能够认真调研之后再实施。
辽宁当地市民对这个政策表示支持,认为这一项政策可以切实督促地方政府更加重视空气环境质量的问题,对目前越来越突出的大气环境污染情况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他们建议政府能够配合法律、行政、经济、市场等其他的手段,空气污染不是简单的一城一池的事,需要全盘考虑、科学决策。
把"雾霾罚单"开给一个城市不乏进步意义:将罚款风险跟责任捆绑,或能倒逼各地绷紧弦,增强治污实效。问题是,依照该《办法》,经济处罚直接对象是市政府,罚缴资金是由省财政部门在年终结算的时候一并扣缴。
环保部环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这样一种政策的实行还是有作用,尽管这种作用可能是比较复杂的,有满意的,有不满意的。必须要澄清的概念就是雾霾罚款虽然是一个口头说法,不是因为你雾霾重所以罚的重,是根据排放量来的,你对大气污染贡献的污染物多,承受的罚款就要重一些,这个罚款是有依据的。
记者:这笔钱究竟是从哪里出?还是纳税人的钱?
夏光:倒不能这么说,征来的税也就是政府的,罚政府实际上不能说直接罚在老百姓身上,政府被罚了钱以后,这个钱反过来还是用在环境治理上面,对环境是有好处的。相当于本来这笔钱可能花在别的地方,但是因为环境的问题,征收上来以后转移用到环境的问题上面,改善环境受益者还是百姓,排放污染物的企业政府回过头来就会去找他们算帐,罚款要分摊到企业头上。这是政府下一步要做的事情。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发表了这样的观点,他说"不能减少用于民生的资金,如果称为罚款的话,只能从行政经费里扣,这样才会让政府感到心痛,才会起到效果。"
叶青:我担心它会影响民生,我担心地方政府为了保证行政支出,可能把民生这一块偷偷给挪过来,很担心民生资金不能得到保障。现在不知道这个钱是从哪一部分划。
河北:淘汰落后产能、关停高污染企业对河北GDP影响巨大
河北大规模的淘汰落后产能、关停高污染企业对河北经济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河北省计划到2017年,全省削减钢铁产能6000万吨、水泥6100万吨、燃煤4000万吨、玻璃3000万重量箱。这些数字后面,都是一座座工厂,也是曾经给河北经济发展带来的真金白银。可以预计,河北经济会受到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