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环境保护 >>
 
关注环保:建筑垃圾压得城市难以喘息

时间:2013-02-28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李铁:被误读的城镇化 2013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2013年4月29-5月5日 张家界城镇体系规划
难题与对策: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长沙天心城市设计
 
分享到: 更多

编者按

起高楼、拓马路,一座座城市拔地而起。近年来,中国城市迅猛扩张,修地铁、拆旧房、城中村改造,原有城区旧貌换新颜。有数据表明,全国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张了约60%。在中国城市建设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建筑垃圾也随之产生,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我国现在每年产生多少建筑垃圾?建筑垃圾对于城市意味着什么?这些垃圾现在的去向如何?本期推出特别报道,关注城市建筑垃圾。

■城市建筑垃圾有多少?

□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曾透露,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环境与能源学院副教授李颖告诉记者,我国建筑垃圾产生量长期以来一直为经验统计数据,没有计量设施统计的数据。据粗略统计,我国城市开发建设每年至少要拆除3000万~4000万平方米旧建筑,产生数亿吨建筑垃圾。截止到2005年,我国建筑垃圾年排放量由以往的4000万吨增加到4亿吨,已经成为世界建筑垃圾排放最多的国家。建筑垃圾排放的高峰期已经到来,预计到2020年我国新增排放建筑垃圾将超过10亿吨。

建筑垃圾已经成为城市垃圾的重要部分。

以北京市为例,仅今年兴建的重点工程就有240项,包括北京新机场、京张城际铁路、北大第一医院大兴院区等一批工程。记者查阅2011年9月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建筑垃圾综合管理循环利用工作的意见》,北京市建筑垃圾年产生量约3500万吨,其中,城六区产生1000万吨(含居民装修垃圾200万吨)。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北京市2012年常住人口2069.3万人计算,人均排放建筑垃圾约1.36吨/年,远远超出我国人均排放建筑垃圾0.5吨/年的平均水平,是发达国家人均排放约0.3吨/年的6倍。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建筑垃圾排放最多的国家。

■建筑垃圾处理现状如何?

□未经处理而直接运往郊外堆放或混同生活垃圾填埋

据了解,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处理而直接运往郊外露天堆放或填埋。许多城市的近郊常常是建筑垃圾的堆放场所。

据统计,每堆积1万吨建筑垃圾约需占用67平方米土地。通常建筑垃圾填埋8米后加埋两米土层,但土层之上基本难以重长植被。而填埋区域的地表则会产生沉降和下陷,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达到稳定状态。每年因建筑垃圾破坏掉的良田0.7万公顷。

李颖介绍,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处置方式不但长期占用了大量宝贵的耕地,而且还耗用了大量的征用土地费、垃圾清运费等建设经费。同时,在清运过程中遗撒和灰飞扬尘严重影响了市容环境。建筑垃圾在堆放场所经雨水浸透浸淋后,废砂浆和混凝土块中大量水合硅酸钙和氢氧化钙、废石膏中大量硫酸根离子、废金属料中大量金属离子溶出,如不加控制让其流入江河、湖泊或渗入地下,就会导致地表和地下水的污染。建筑垃圾中的废石膏含有大量硫酸根离子,在厌氧条件下会转化为具有臭鸡蛋味的硫化氢,废纸板和废木材自身发生厌氧降解产生木质素和单宁酸并分解成有机酸,这些有害气体会严重污染大气。建筑垃圾在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进入土壤后会影响植物的营养吸收和生长,破坏土壤内部的生态平衡,危害耕地的良好土质。

李颖进一步强调,即使将上述弊端都忽略看待,露天堆放或填埋方式处理建筑垃圾也是不可持续的。以北京为例,目前北京郊区几乎没有可供露天堆放或填埋建筑垃圾的用地了。

有网友表示,建筑垃圾处理问题如果不能妥善解决,中国在城市化建设的同时,也在自掘坟墓。

■建筑垃圾利用困局在哪?

□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并未制定或到位

事实上,建筑垃圾就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如果能够将它充分回收利用,将产生点石成金的效果。美国建筑垃圾的回收率可以达到75%,欧洲的建筑垃圾回收率均达80%,在英国、丹麦等国家,建筑垃圾的回收率可以达到90%。而我国目前建筑垃圾的回收率尚不足5%。

回收建筑垃圾的企业生存困难,是造成建筑垃圾回收率低的重要原因。那么,为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面临“守着金山却饿死”的窘境?

对于是否因为技术不过硬这一原因,李颖告诉记者,目前,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在技术研究方面并不存在太大障碍,最大的问题在于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并未制定或到位。

首先,在建筑垃圾产生源头方面,引导施工单位做好建筑垃圾的前期垃圾分类至关重要。以北京为例,长期以来北京市的建筑垃圾多是直接填埋或露天堆放,导致建筑垃圾并未进行分类,都是混合收集运输。如果这样一股脑拉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不仅增加了运输费用,还会给资源化利用企业带来巨大的分拣压力和负担。因此,制定基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源头管理对策和建筑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引导施工单位在建筑垃圾产生源头进行垃圾分类,同时加强政府对施工单位的建筑垃圾源头管理和监督机制是建筑垃圾能否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所在。

 
上一页 页码:[1 2 3 >>] 下一页 共3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更多关于 关注环保:建筑垃圾压得城市难以喘息 的资料
· 山东将建"一张图"信息平台 卫星实时监测城市规划 [2016-06-16]
· 打破“村村点火” 推动城市规划高度集约 [2016-06-16]
· 李群:高标准、精细化搞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2016-06-13]
· 云南福美环保材料有限公司 [2016-06-07]
· 云南福美环保材料有限公司 [2016-06-07]
 
热点专题

资源型城市生态化转型道

进行中的“京津冀一体化

智能交通让城市发展更美

楼房坍塌,“快餐式建筑
行业人物.
学术论文
电子图纸
工程案例
丹佛艺术博物馆住宅
The Museum Residences是由美国著名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设计的。… [详情]
软件下载
考试信息
规划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  指定合作网站   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官方网站
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SUS)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Add to Google
Copyright ©2007-2009 CITYUP.ORG.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联系信箱:cityupcityup.org  传真电话:010-88585380
服务热线:010-88585610/11/12转803  QQ:325178919  325178913
版权所有: 都市世界-城市规划与交通网
京ICP备12048982号-3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0994号
关闭欢迎关注都市世界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