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近日,国家发改委明确提出:“要启动实施祁连山等生态补偿示范区建设,抓紧制定出台《生态补偿条例》,将补偿的基本原则、主要领域、补偿范围、补偿对象、资金来源、补偿标准、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责任追究等内容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促进生态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这意味着甘肃祁连山生态保护和补偿将纳入国家议事日程和法律程序上来。这一成果与甘肃省张掖市政协多年的积极呼吁密不可分。
祁连山位于青藏、黄土两大高原和蒙新荒漠的交汇处,是影响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祁连山以其独特的生态功能成为河西走廊的生命之源。近年来,河西走廊植被面积减少,植被覆盖类型退化,呈现冰川退缩、雪线上移、荒漠化加剧、出山径流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等环境退化趋势。张掖市政协对此十分关注,市政协主席王开堂等在甘肃省政协全会上提出了《关于积极争取国家生态补偿支持努力打造张掖生态文明示范市的提案》,建议将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的森林、草原、冰川及黑河流域湿地全部纳入国家生态补偿范围,并尽快启动实施,积极争取国家生态补偿支持,努力将张掖打造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开创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建设生态城市的先河。提案建议得到了甘肃省政协和省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甘肃省会同青海省完成了《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规划》,已报国务院审批。正在编制中的《甘肃省生态保护与建设“十二五”规划》也充分吸纳了王开堂等委员的建议,对祁连山、黑河流域的保护给予充分考虑,争取国家生态补偿支持,启动西部地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李鸿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