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围城,某种程度上就是建筑垃圾围城。要解决建筑垃圾围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根本在于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这一目的,需要靠经济和法律手段来推动。
老旧建筑倒下,新的高楼拔地而起,对于当前城市化步伐加速迈进的许多城市来说,这已经成为最平常不过的景象。但在城市日新月异的背后,却是包括残砖烂瓦、断壁残垣在内的建筑垃圾大量产生。垃圾围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建筑垃圾围城。
“我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在15.5亿吨左右,可资源化利用的建筑垃圾在8亿吨左右。而在北京,每年拆迁形成的建筑垃圾有1000万吨。它们对资源和环境都造成了沉重的负荷。”长期关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授陈家珑说,现在北京市的建筑垃圾几乎占到了全市垃圾总量的一半。
城市要“突围”,建筑垃圾的处理成为一个无法绕过去的难题。近日,北京市公布了《关于全面推进建筑垃圾综合管理循环利用工作的意见》,提出通过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设施处置能力以及综合利用等方式,使2015年建筑垃圾资源化率达到80%。《意见》的出台,有望为北京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注入新的动力。
北京建筑垃圾去了哪里?
“现在建筑垃圾成为一个问题和当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大规模建设时期分不开。”长期关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陈家珑告诉记者,现在不仅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建设垃圾产生量很大,就是一些中小城市也是如此,“比如河南省许昌市,2009年和2010年两年产生的建筑垃圾就达到近800万吨,几乎接近于北京市一年可资源化利用的建筑垃圾产生量。”
什么样的垃圾才属于建筑垃圾?陈家珑说,广义上的建筑垃圾包括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市政工程等以及建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砖瓦、废混凝土、废土及其他工程废弃物,按照这个来计算,北京的建筑垃圾年产生量达到了4800万吨。但由于很多渣土可以直接回用,除去渣土,北京目前可资源化利用的建筑垃圾产生量在1000万吨左右。
不仅在北京,在全国来说,建筑垃圾逐年增加已经成为大的趋势。据初步统计,2010年我国建筑垃圾产生量(含渣土)为15.5亿吨左右。除去可直接利用的渣土,每年可资源化利用的建筑垃圾在8亿吨左右,资源和环境已在超负荷承受。
“集中、成片拆迁是我国目前建筑垃圾产生的一大特点,拆迁量大,建筑垃圾集中,不及时处置,带来的危害更大。”陈家珑说,我国目前急需处理的建筑废物以旧建筑拆除物为主,其中碎砖瓦和土占90%以上。
随着一幢幢旧建筑的拆迁,北京市每年产生量如此巨大的建筑垃圾,最后都流向了哪里?
“以前北京的建筑垃圾处理方式就是乱堆滥放,以填埋为主,从前几年开始有一部分得到了资源化利用,但占的比例很小。”陈家珑说,不仅是北京,目前全国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程度都不高,主要以生产建筑垃圾再生砖为主,全国资源化利用率不超过5%。
张树西,从1998年来北京开始就开始从事建筑垃圾清运工作,现在成立一家名为“康盛佳园”的公司专门从事建筑垃圾的清运。他告诉记者,几年来,随着北京城市的扩展,他们运输填埋建筑垃圾的范围也在逐渐向城外扩展,“只要哪里有坑,建筑垃圾就往哪里倒。过去三元桥就有地方倒,现在都扩展到了郊区了,许多地方都成了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