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几届的国际环保展会上,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不再是外方参展商的“专利”。高难度工业废水治理、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改造、污泥处理处置、烟气脱硝、烧结机脱硫……在本届展会上展示了16个大类国内环保企业重点技术成果,围绕当前和未来的环保需求,国内企业的创新热情高涨。
技术开发与科技创新,被实践证明是环保产业发展的基本动力。“只卖产品或者工程,没有自己独特的东西,是站不住脚的。”有企业代表深有感触。仅在水污染治理行业,2009年一年就有37家环保企业开展了56项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开发项目的研究工作。
目前,我国在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垃圾焚烧发电、除尘脱硫方面,已具备自行设计、制造关键设备及成套化的能力;工业一般废水治理、烟气净化、工业废渣综合利用等技术已达到国际水平。
技术上的提升带来的是环保企业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的显著提升。用国内某脱硫公司老总的话说,在脱硫行业,初期笼罩在我们头上的外国技术“阴云”已经慢慢散去,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技术能力。
在各个重要领域,环保企业的科技创新势头强劲,普遍加大了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并积极与科研院所合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国内环保企业关注的技术领域,充分体现了国家节能减排和环境污染治理的技术需求。无论是技术,还是处理设备、材料,老产品、旧工艺的技术改造,都能够得到企业的普遍关注,企业对技术市场的需求和技术发展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
池子大了,才能有大鱼。环保产业市场的不断扩展,让一些具备技术、资金、管理优势的企业开始脱颖而出,其中既有实力雄厚的国企、也有充满活力的民营上市公司。对此,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副秘书长郝淳表示,过去5年,环保产业的一个重要收获就是本土环保企业已经开始成长起来。一批集高新技术研发、规划设计、工程承包、运营服务一体化,并能提供系统服务的大型和较大型骨干企业已成为引领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截至2010年,我国生活污水垃圾处理领域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20余家,环保装备快速升级,环境服务业水平显著提高。
在水务、固废处置、脱硫产业等环保产业核心业务方面,如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环境集团等企业经历20多年发展,已成为行业领头羊。北控水务集团、北京桑德环保集团成功走出国门,实施了东南亚和中东国家的污水垃圾处理工程总承包项目。重庆钢铁集团环保投资公司,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生产的垃圾焚烧炉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并已出口北美。我国环保企业正逐步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
如何体现战略性、新兴性?
污染治理、环境保护对环保产业的需求日渐提高,以环境服务业为亮点的产业转型升级即将展开。
据初步估算,未来5年我国环保投资需求将超过3万亿元,年均投资超过6200亿元;到“十二五”末,我国环保产业产值将达到2.2万亿元。对于这个环保产业大蛋糕的愿景,已有了非常明确的政策基础和导向:去年末,环保产业被国务院确定为未来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今年4月5日,环境保护部发布《关于环保系统进一步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而在近期,国家还将颁布《“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等政策,这些密集出台的政策被业界看做是吹响了环保产业黄金发展的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