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先后14次来到北京,他每次都会游览天坛公园。他说过这样一句话:“以美国的国力,复制一个天坛非常简单。但是,我们无法复制如此之多的古树。从这些古树中,我可以看到你们国家悠久的文明,令我敬佩。”对于一座城市来说,一株株古树就如同古老的历史建筑,向人们展示着“城市的年轮”。
对于古树、大树资源,我国一直采取较为严格的保护措施,确保其成为城市绿化的生态和景观骨架。然而随着近年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古树、大树的生存环境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不仅如此,甚至地处乡野的古树、大树,其生存前景也被快速的城镇建设蒙上了一层阴影。
从古树认养说起
在今年二季度初,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曾发起这样一个活动:首次在五大历史名园中批量推出古树认养。据市公园管理中心宣传处处长陈志强介绍,目前,认养古树和绿地已经成为履行义务植树的形式之一,此前各公园中陆续已有单位、个人入园认养古树。市公园管理中心在北京植物园、颐和园、北海公园等设点,全年接待市民认养树木228485株,其中古树近2600株。
据记者了解,各公园对于认养树木的市民提供的待遇各不相同,如市民在北京植物园认养树木后,将获赠“植物园之友”年卡,并在认养期内免费进入植物园游览。而在玉渊潭公园,市民则可以为自己认养的樱花树起名。此外,认养古树的价格也不尽相同,根据树龄、树种、所在位置等来确定,每年价格从2000元至5万元不等。相比之下,认养大树的价格则比较便宜,其中地坛公园普通树木,年认养费用仅为50元。
然而,对于此次认养活动,公众的反应却是“问的多,认的少”,认养情况也呈现机构多于个人的现象。有民众表示,相比普通大树来说,古树的认养价格有些偏高。另据记者从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了解到,认养的资金将上缴财政,用于整个北京市的园林绿化,而非仅用于被认养的古树、大树的养护部门。
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综合管理处副处长朱英姿向记者表示,发起认养活动,更多的是希望让社会重视古树保护,培养绿色的理念。
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丛日晨博士则对记者说:“国内很多城市都开展了对古树、大树的认养活动,但效果还有待时间检验。同时,我们不应忽视国人从事慈善事业的功利性,多数认养者认养古树、大树时,他们希望钱都能用在这棵树上,希望这棵树能够茁壮地生长,甚至希望能偶尔参与一下对树木的养护工作,因此,在制定认养的机制时,应满足这种客观上的心理需求。”
绿色的传承并不免费
对于古树、大树的保护与扶壮,我国历来十分重视。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便出台了《城市绿化管理条例》,后来北京等城市又在细则的制定中,专门增加了古树的条款,很多城市还在后来专门制定了相关的古树名木管理条例。
北京市由于其古都特性,拥有丰富的古树资源,对古树诊断、扶壮的技术储备也走在全国前列。北京也是少数对古树的扶壮、保护投入专项资金的城市之一。自2007年开始,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每年投入约500万元用于相关工作。虽不十分宽裕,但和其他城市相比已算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