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色更加贴近人们的生产生活,让森林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让城市森林建设更加强劲地带动城乡生态建设一体化发展。”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介绍说,这是中国城市森林建设的鲜明特征。近些年来,在“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理念的指导下,我国各地扎实推进城市森林建设,城市森林建设正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顺应百姓生态需求的民心工程
多年来,我国造林绿化多在广大农村、荒山原野进行,建成的森林主要在远离人居的山上,城市居民难以直接享受到。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改善身边生态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把森林建在城市、把绿色留在身边,已成为城市生态建设的现实需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诉求。顺应这一趋势和需求,我国在继续抓好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同时,着力推进“身边增绿”行动。通过推进城市森林建设,让森林进社区、进工厂、进校园、进军营,把森林绿地搬到城市居民的身边。
近年来,各地把城市森林建设与城市发展、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政府强力推动,全民倾心打造。为了推进城市森林建设工作,许多城市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抓,把新增森林绿地面积作为每年承诺为民办实事之一。广大市民以各种形式支持并参与城市森林建设。在很多城市,各级领导带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职工、学生和驻地官兵纷纷参加造林绿化活动。
在很多城市,日益增加的森林绿地,让市民有了更多休闲游憩去处。如今,在广西梧州万秀区,市民感受城市变化最大的就是城市里森林多了、绿地大了、绿意浓了。在武汉,居民出门见绿,推窗赏景,足不出市,即可观山水秀色,赏四季花木。
民生工程得民心。一位去年参加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的市长坦言:“盖房子上项目动迁老百姓提意见的多、告状的多,但建设城市森林老百姓都投赞成票,没有一个上访告状的。”北京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对部分大中城市的一项调查表明,90%以上的城乡居民支持城市森林建设。国家林业局对22个“国家森林城市”开展的问卷调查显示,85%的市民希望通过植树造林的方式改善居住环境和城市生态面貌。
打造低碳宜居城市的绿色行动
森林进城,已成为眼下各地打造宜居城市的主流。一个城市,人均森林占有量,既是市民生活品质的象征,也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标志。吉林珲春市市长姜虎权认为,“一个缺少森林的城市,是没有生命力的城市。”美国1972年通过《城市森林法》,要求把森林引入城市。华盛顿、莫斯科、堪培拉等许多城市都积极推进城市森林建设。发展城市森林已成为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