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要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首次将碳减排、非化石能源比重和森林蓄积量纳入约束性指标,提出“十二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这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我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均已接近世界煤炭总量的一半,而我国能源资源赋存特点决定了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难以改变。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着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煤炭作为一种传统化石能源,必须适应全球能源变革的浪潮,提供经济性好、不断满足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需求的高品质能源。煤炭作为一种高碳能源,必须适应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提供低碳、低污染、低排放的清洁能源。煤炭工业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组成部门,值得高度关注。
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煤炭工业低碳、可持续发展出发,结合中国当前及未来经济发展、能源需求、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特征与趋势,我们得出如下综合判断:
一是能源安全、全球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是推动我国煤炭工业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因素。低碳经济变革涉及到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和公众等相关利益群体,是政策、制度安排、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大范围变革,是社会经济结构的重构。
二是低碳经济已在全球悄然展开,为我国煤炭工业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国际空间。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更是发展问题。目前全球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已开展或正在开展各种尝试和努力,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到“巴厘岛路线图”和《哥本哈根协议》;从各种各样的碳交易,到不同类型的碳市场;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到中、印、俄、巴等发展中国家;全球已经形成共识: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的低碳经济是解决当前气候变化问题的有效方式,低碳经济将成为新一轮增长的推动力量,必将推动世界经济结构全面转型。
三是低碳经济是我国未来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选择,为推动我国煤炭工业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战略导向。我国的自然禀赋、社会基础、经济发展阶段和能源结构现状,决定了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基于当前和长远的重要战略选择。国家高度重视低碳经济发展,并已在法律法规,特别是政策方面,制定了初步框架;在低碳经济行动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研究提出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取向、基本措施、主要途径和必要条件。
四是大型煤炭企业已进行了积极探索,为推动我国煤炭工业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初步的理论框架和实践经验。煤炭的高碳属性决定了低碳发展是我国煤炭工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适应新形势下能源变革、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现阶段,煤炭工业在节能减排、CDM项目开发、高碳产业低碳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等低碳经济相关领域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被EB签发的煤层气领域的CDM项目共20个,估计年减排量为117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煤炭工业CDM项目开发成果显著。
通过高碳产业低碳转化,据测算,至2010年底,所替代的原油比例最高可达12.42%;至2015年,这一比例可增至24.31%;至2020年底,所替代的原油比例最高可达40.49%,产生二氧化碳当量为5.05亿吨,煤炭工业碳减排前景广阔。
采用技术情景分析和潜力情景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对我国煤炭工业低碳经济发展潜力和二氧化碳排放趋势进行了核算、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未来我国煤炭工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仍将少许增长,但减排潜力与空间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