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内许多大中城市都面临着“垃圾围城”的困扰,如何处理和利用垃圾成为政府面临的严峻问题。近几年,除了传统的垃圾焚烧发电模式外,更为清洁、环保的垃圾填埋气发电发展迅速,日渐进入公众视野。
垃圾场变气田
在洛阳瀍河第一垃圾填埋场,每间隔10米左右就竖立着一根井管,井管下端深入压填的生活垃圾中。这些毛细血管般的管道最后汇到一根粗管通向数百米外的垃圾填埋气发电厂。记者在填埋区走了一圈,并没有闻到垃圾腐败的臭味,也没有看到发电厂的烟囱里冒浓烟。
以往,垃圾填埋场中的生活垃圾发酵后会产生大量的“臭气”(主要是沼气,其中大约含甲烷55%,二氧化碳40%和少量一氧化碳、硫化氢等)。但现在这些气体经过气体收集和预处理装置后,进入燃气发电机,燃烧发电,其他无用气体由火炬系统燃烧排放掉,剩余物质则变成了水汽。
“吃垃圾”还可换欧元
开发这个垃圾填埋气发电项目的是河南百川畅银有限公司,该垃圾填埋气发电厂于2009年建成投产,也是我省第一个联合国碳减排权CDM(清洁发展机制)交易项目。该电厂投资2200万元,当前日发电量21600千瓦时,可供应4000户居民用电。
两年多来,累计减排二氧化碳53485吨,每吨碳交易价格约为8欧元。有了CDM交易收入,大概5到6年就可以收回成本。
据介绍,由于可以边填埋边发电,垃圾填埋气发电厂服务期限一般为15~20年左右,这意味着收益期将长达15年。
作为河南唯一的垃圾填埋气发电公司,河南百川畅银把河南作为大本营,进入了一个快速扩张期,目前已经在南阳、洛阳、焦作等地投资了10座垃圾沼气发电站。
与政府双赢
现阶段,全国70%以上的城市垃圾都是以填埋的方式处理。之前,政府部门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对垃圾填埋后产生的气体和渗滤液进行处理。而通过垃圾填埋气发电模式,不仅可以消除填埋垃圾产生的废气对周边民众的困扰,还能将废气“吃干榨净”,使之转化成电能,而这一过程不仅投资额小、建设周期短,还避免了二次污染。
只要垃圾填埋符合国家标准,日产垃圾300吨以上的城市基本都可以建设垃圾沼气发电厂,不仅发电还可以大大降低垃圾场的运营成本,河南百川畅银副总经理韩旭对记者表示。
以一个日产垃圾400吨的中小城市为例,目前建一个国产设备填埋气发电厂投资在1200万元左右,运营基本不需要政府补贴,公司每年还支付垃圾场一定的特许经营许可费。而建设一个垃圾焚烧发电厂企业需要投资大概3亿~5亿元,并且需要大量的补贴才能运营。
国家规定,焚烧发电处理一吨垃圾,政府需最低补贴80~200元。如果采用焚烧发电,仅补贴一项每年最低就需要1000多万元,对于很多财力有限的地方政府而言,垃圾填埋气发电明显是一个更为经济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