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目前许多地方垃圾填埋场选择的都是沟壑,经过气体无害化处理的填平土地可以更快地被再利用,两到三年就可以实现复耕,垃圾场上每年将会“长”出新的土地。
发展前景广阔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大中城市年产垃圾1亿吨,绝大部分未经处理,垃圾堆存量高达66亿吨,并以每年8%的速度递增。
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新增垃圾发电装机容量330万千瓦左右(包括焚烧和填埋气发电),中国垃圾发电市场容量为149亿元人民币。
对于垃圾填埋气发电这个朝阳产业而言,常人避之不及的城市垃圾填埋场正在成为争夺激烈的资源。
据介绍,国内省会级城市的垃圾基本已被垃圾焚烧发电公司和国外大型垃圾填埋气发电公司跑马圈地、分割完毕,不入“大鳄们”法眼的中小城市垃圾填埋场正在成为许多民营垃圾发电企业成长的“沃土”。
“垃圾处理的基本原则是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从技术、服务和模式上来讲,填埋气发电是比较适合中国中小城市,尤其是中西部城市。”河南百川畅银总裁连钢表示,如果垃圾发电能将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有机地紧密联系起来,降低成本,前景将十分看好。
扶持需完善
但是,作为一项新生的垃圾处理模式,在行业拓展初期也遇到了不少政策相对滞后的“缺位”之痛。
比如,上网政策——项目发电企业生产的电力如何尽快实现与电力公司的并网,打通发电企业与电网之间的“最后一公里”;价格政策——上网电价理应不低于同类新能源发电的上网电价;税收政策——填埋气体发电项目能否享受与沼气发电、垃圾焚烧发电同等的税收政策优惠等。
据了解,目前,我国生物质发电上网电价由标杆上网电价加上补贴电价(每千瓦时0.25元)构成。而垃圾填埋气发电实际上也是生物质发电,但是目前河南垃圾填埋气上网电价并未参照0.75元的生物质发电上网电价标准执行,仅为0.586元,其中标杆电价还执行的是2008年的标准0.336元,但是国家目前的标杆电价已经达到了0.391元。因此,垃圾填埋气发电行业目前并没有完全享受到生物质发电的规定补贴。
据业内人士分析,目前,很多填埋气发电企业的收入来源主要依赖于CDM收入。但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下的碳减排义务只规定到2012年,之后是否延续,目前还没有最终的定论,如果碳减排权CDM交易收入生变,而政府的扶持不能到位的话,这些垃圾发电企业发展将受到重大影响。
“这是一种新兴的能源开发方式,作为省内从事填埋气垃圾发电业务唯一的企业,很多时候是在为这个行业探路。”韩旭对记者说,“如果能得到更多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扶持,相信垃圾填埋气发电产业未来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