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一)确立率先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
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约束,中国必须高度重视向低碳经济转型。各级政府都要把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把发展低碳经济战略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部署低碳经济的发展思路,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政策、制度、资金和组织保障。要大力开展低碳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节能意识,引导低碳社会生活方式,倡导公众循环消费、低碳消费,例如提倡开环保车、家庭节能等,实现消费方式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二)积极采取强有力的经济政策手段
目前,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缺少强有力的经济政策手段,如中国至今还没有像一些发达国家那样对能源企业制定强制性的绿色能源比例,也没有鼓励消费者使用低碳产品的补贴。因此,要借鉴发达国家已有的做法,加强政策扶持,提供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措施。开征碳税和推行碳交易是富有成效的政策手段。中国应考虑开征碳税,开征碳税可以极大地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也增加了工业的能效以及竞争力。碳排放交易机制有利于各地区、各单位之间实现利益均衡,提高减排效率。中国要建立碳交易市场,加强对碳交易的管理。一方面要规范交易规则,发展碳交易的中介机构,确保合理的交易价格;另一方面要建立绿色能源交易机制,把碳交易与激励发展清洁能源政策结合起来,调动全社会发展和利用清洁能源的积极性。
(三)加大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开发利用
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中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据有关资料介绍,中国可开发的水电资源居世界首位,风能、氢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资源也居世界领先地位。但目前除水电得到相对较好的开发利用外,由于技术开发水平、使用成本等问题,可再生能源在中国能源消费构成中不到2%,远远低于8%的国际平均水平。因此,要集中力量,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核电是一种不排放任何温室气体的高效和耐久能源。目前,全球核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17.1%,发达国家这一比重更大,日本的核发电已占总发电量的36%,韩国占38%,美国占29%,英国占28%,法国占。77%但中国还以火力发电为主,燃煤的火电占总发电量的83%,水利发电占16%,核能发电只占1.8%,核电占总电量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落后20多年。为此,中国必须从发展火电为主转变到以发展核电为主的轨道上来,加快发展核能,大幅度提高核能消费比重,并加速形成产业化规模。
(四)加强低碳技术研发与创新
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有坚实的基础研究做支撑。目前,中国低碳技术的研发能力较弱,为此政府要加强对国家级研究机构的长期投入,构建起国家级的低碳技术研究机构,整合国内现有的技术资源,协调开展基础性和公共性技术研发,并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发挥政府和企业、基础研究与产业发展之间的纽带作用。要加大清洁煤技术的开发利用。中国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占90%以上,这种“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特点决定中国能源生产以煤为主的格局将长期存在。因此,中国要大力发展煤炭洗选、加工转化先进燃烧、烟气净化技术,大幅度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加强国际技术交流合作,英国、美国等国家具有成熟的低碳技术,中国要通过国际协商与合作机制,促进这些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技术转让,增强低碳技术的国际引进、消化与二次创新。
(五)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法规
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低碳经济的法律体系。发达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都将立法作为推进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中国要加快低碳经济的立法工作,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法律保证。要抓紧制定“低碳经济法”、“循环经济法”,制定《可再生能源法》的配套办法和标准,对于涉及能源、环保、资源等的法律做进一步修改。通过立法、修订法律,并采取行动落实这些法律,运用法律手段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六)大力植树造林,增加碳汇
碳汇是指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土地利用调整和林业措施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储存于生物碳库。据科学测定,一亩茂密的森林,一般每天可吸收二氧化碳67公斤,放出氧气49公斤,可供65人一天的需要。在《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后的一系列气候公约国际谈判中,国际社会对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汇聚作用越来越重视,逐步将造林、再造林等林业活动纳入碳汇项目。因此,中国要大力植树造林,重视培育林地,特别是营造生物质能源林,在吸碳排污、改善生态的同时,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
(作者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世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