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程缓慢的气候谈判当然很重要,但它已经浪费了我们太多的时间。” 在去年举办的“低碳之城——香港2010气候变化国际会议”上,瑞典第三大城市马尔默市市长Ilmar Reepalu(以下就简称Ilmar)对记者反复强调这一点,“我认为,比气候谈判更重要的是,国家和城市要行动起来。”
这个距离哥本哈根不远,人口只有30万的北欧小城一直都在努力应对气候变化,而且成绩斐然。早在2001年,它就获得了欧盟的“推广可再生能源奖”;2009年,它荣获了联合国最佳人居城市奖;2010年,它成为世博会选定的从工业城市转变为生态效益城市的世界最佳案例之一。
这一切成绩的取得与Ilmar密不可分,他从1994年担任市长,见证并推动了马尔默从一个重工业城市向生态低碳城市转变的过程,也因此在2010年获得“2010年世界市长奖”提名。
马尔默曾是一个以造船业为主的重工业城市,但随着欧洲造船业的整体衰败,也不得不转型。在柏林墙倒塌之后,马尔默的许多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多数转移到了东欧国家。Ilmar在1994年担任市长后,面临首要的难题就是必须回答:“马尔默的未来在哪里?”
是振兴重工业,还是开发新产业?这位环境科学专业出身的市长,选择了后者。瑞典在这一年,加入了欧盟,对马尔默的成功转型也助力甚伟。马尔默忽然成为距离欧盟市场最近的瑞典城市,许多物流和服务业开始向马尔默转移,借此契机,开始摸索如何从重工业城市转向以物流、制药、生物、信息产业等轻工业为主的城市。
在199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达成后,Ilmar感觉城市发展的方向更为清晰,那就是建设生态环保城市。
2001年,Ilmar开始着手在一个旧的船坞基地上建一个生态友好示范区,现在已经建成的是世界闻名的“明日之城”(BoO1)社区。这是瑞典的第一个零碳社区,也是全世界最大的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城市住宅区。该小区占地约30公顷,可容纳1000户居民居住,在能源供应商全部使用可再生能源。
在Ilmar看来,这座“明日之城”令人赞叹之处,并不在它所应用的再生能源技术——它采取的技术并非门槛非常高的新奇技术,而在于它所展现的是,现代城市如何实现低耗能、低排放、宜居的生活方式。
“明日之城”并不是Ilmar个案操作。在多个场合,他曾公开表示,“我要把马尔默建设成世界上最具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之一。”即到2020年,全城争取实现100%零碳排放,到2030年全城争取实现100%使用可再生能源。
40%的居民骑自行车出行
记者:你提到过在2020年,希望将马尔默打造成零碳城市。那么,实现这一目标,面临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Ilmar:不少城市都提出了类似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难度自然很大。我们做的第一步工作当然是确定谁是这个城市最大的污染者,在马尔默最大的污染者就是建筑物。为此,我们需要对上个世纪60、70年代的很多建筑进行重新改造。我们已经改造了一个建有1200套公寓的地区。现在我们同样需要重新改造的建筑很多,至少还有3至4万套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