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在很多人眼中也许微不足道。但对广州的城市管理者来说,这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数字。
在此之前,广州市的生活垃圾每年以5%—10%的速度增长。广州市城管委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546万多吨。与之配套的是,广州在全市配置了2.6万多个生活垃圾分类容器,配置率为28.6%;新建了一座日处理2.4吨的餐厨垃圾处理示范站,建设了大田山填埋场好氧堆肥、厌氧发酵制沼气生产基地,建立了饮料软包装分类回收利用体系和有害垃圾分类回收体系。
处罚规定引热议,政协委员建议以奖代惩
本次出台的《规定》,有关处罚的规定比较引人关注。
按照《规定》,个人不按规定分类投放城市生活垃圾,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每次50元罚款;单位不按规定分类投放城市生活垃圾,处以每立方米500元罚款,不足1立方米的按1立方米计算。
此规定一出,在广州引起热议。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是倡导环保生活方式的有益举措,绝大多数市民举双手赞成;但如何将生硬的处罚规定,变成市民自觉的垃圾分类习惯,则引起了广州市民的广泛讨论。
对此,广州市城管委副主任张建国强调,处罚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最重要的是让市民养成习惯。
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认为,在推行垃圾分类的初期,奖励比惩罚更有效果,因为惩罚容易引起大家反感。
广州市城管委垃圾分类管理处处长余尚风表示,将于4月1日实行的《规定》,并非表示广州全市都实施垃圾分类了,在城乡接合部、城中村推行垃圾分类还存在一定难度;广州市不会搞一刀切,而是哪个地方条件成熟了,就确定哪个区域实施。
余尚风说,实施垃圾分类的最大难点,是让所有市民都树立一个垃圾分类的理念,从理念的树立到自觉实行的过程有长有短,目前需要做的就是尽量缩短这个过程。
据悉,今年,广州市将重点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年内将组织3—4期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人员、物业管理人员、垃圾分类指导员、志愿者进行业务培训,让他们成为生活垃圾分类的先行者和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