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江河治污还有第六次?
较于转移陶瓷企业,佛山河涌治污则是一段沮丧的历程。尤以汾江河为甚。
近30年来,沿岸工厂涌现,以纺织、漂染、皮革、化工、电镀、玻璃、五金、陶瓷等污染大户为主,都将排污口设在汾江河沿岸,源源不断地排放出未经处理的污水。
与此同时,佛山经济总量年均增速超过17%,工业的高速发展突破了原有的环境容量,劣Ⅴ类的水质让人掩鼻。
“汾江是佛山的母亲河,改革开放后逐渐发展成了纳污河,几百条河涌的污水都是从这里排出。”佛山市委常委邓伟根说。
在汾江河综合整治之前,政府投入了47亿元治污,河水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却没有根本改变。汾江河综合整治战再次打响。2008年初,佛山市成立汾江河(佛山水道)综合整治指挥部,由市委书记陈云贤担任总指挥,邓伟根担任执行总指挥。
“与之前局部整治不同的是,第5次整治是全流域的整治。”邓伟根说。
2010年年底编制完成的《佛山市汾江河流域产业转型升级研究报告》,重点提出了产业准入环保要求:除了排放总量要达到汾江河流域环保要求,已存在的产业最终要实现污水循环利用,每年至少减排10%-20%;新引进产业工业废水和主要污染物能够完全集中化或自我化循环处理,最终实现基本没有工业污染排放。
市汾江河综治办介绍,三年来,汾江河的治理已经启动95项重点工程。截至目前,主要内河涌整治共完成11 .5公里,占整治总量的30%,预计2013年可基本完成内河涌整治工作。
2010年7月16日,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汾江河现场考察后说:“汾江河,过去一度变成酱油,变成醋了,不光水的形态变了,就连水的性质也变了。在环保问题,最讲究的也是水里有没有鱼,水里头有鱼了,也就可信了。”
“汾江的治理会不会反弹,我觉得有待于历史的检验。”邓伟根说,“不能再出现第六次整治的情况。”
佛山尚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