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失灌溉能力的河涌
环保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流经佛山境内绝大部分河流,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汾江河一年一半时间发黑发臭;西南涌、大棉涌因污染严重而丧失农业灌溉功能;雅瑶水道、水口水道污染严重,直接影响下游地区的水质;以前城乡之间的一些环境优美的小河涌,现在正成为纳污明渠,严重影响沿岸居民生产生活和城市景观。
玛丽莲·梦露说:如果你无法忍受我最坏的一面,你也无法得到我最好的一面。
生活在佛山这座城市,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事实上,世界上的后发城市,都曾遇到过和佛山一样的难题。经验证明,只要用心,并且耐心,治污都能找到解决之道。
●“不转移升级,南庄没未来”
佛山治污的号角从南庄吹响。这个小镇被誉为“中国建陶第一镇”,当地有这样一个版本的说法:它的陶企产值占全国的1/4、全球的1/8。
虽然有着漂亮的G D P数据,但南庄生态日益恶化,无法引入更多投资,第三产业比重长文章出处是华夏陶瓷网期停滞不前。
“不调整产业结构,不进行转型升级,南庄没有未来。”南庄镇委书记张辉明说。
南庄镇只是一个缩影。佛山是全球最大、产业链发展最完善的陶瓷产业集群区。
省委书记汪洋在佛山调研时说,一直以来,佛山总体上仍在走传统工业化的老路,能耗大、污染重,难以适应当前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2006年底佛山市第十次党代会上,时任市委书记林元和就明确提出,对于高污染、高能耗、效益差、不安全的产业,哪怕影响经济增长速度也要坚决淘汰。
以环保为切入点,淘汰陶瓷中的“双高”企业,是佛山产业结构调整工程的第一步。2007年,佛山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我市陶瓷产业调整提升工作的通知》,由此拉开了陶瓷业整治风暴的序幕。
2010年12月29日,佛山召开全市节能降耗工作会议,佛山市经贸局相关负责人称,在列入调整提升的298家建筑陶瓷生产企业中,目前已经转移、转产220家,到年底,佛山将仅保留62家建筑陶瓷企业,八成企业将全部外迁。
陶企转移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据佛山市环保局方面透露,南庄镇2009年空气中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值比2003年下降了一半。
虽然,连续几年的粤港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测报告显示,诸城同比,佛山空气质量堪忧,但本城环比,佛山两个监测点测得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平均下降46%、12%和17%,降幅均高于联网整体降幅。
新问题接踵而来。2009年粤港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测报告显示,汽车尾气取代陶瓷工业成为佛山空气污染的最大元凶。
这场战争依旧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