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团会说:“从它的设计到排放可以达到欧盟的最高标准,即排放物中二恶英含量不超过0.1纳克(换算成克或者相当于多少分之一克)每立方米,这里现在是0.07(纳克每立方米),最好的时候可以达到0.03。”
为了更好地让民众了解垃圾焚烧,高安屯垃圾焚烧有限公司主动“出击”,敞开大门接待四方来客。公司副总经理杨臻介绍说,半年多来,共有三千多人到访参观,其中不乏来自全国各地的普通民众和环保人士,而厂区的排放指标也通过多种方式明确地对外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杨臻说:“我们的烟气指标在主控室有显示、在厂门口的大屏幕有同步显示,跟北京市环保局联网,这些指标在那里也可以监视得到。”
杨臻还向记者透露,他们公司每天还可以利用热力发电60多万度(确认一下数字),一年下来相当于节约7万吨标准煤。焚烧厂自用不超过两成,其余电力则并入电网。对此,政府也给予了相应的补贴。
杨臻说:“(焚烧发电的)上网电价是0.595元,已经享受国家补贴了。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政策,比普通火电的上网电价高0.25元。”
在距离焚烧厂不太远的地方就是当地的政府所在地和居民区。在此经营着一家小饭馆的老板娘冯俊洁知道附近新建了一座垃圾焚烧厂,但她并没有感觉到周边的环境质量有变化。
冯俊洁说:“这里闻不到特别的气味,而且我们旁边就是乡政府,大家喝的水一样,呼吸的空气一样,问题不大。”
虽然阻力重重,但是随着垃圾对城市的步步紧逼,中国各地政府正在加快垃圾焚烧厂的建设速度。
目前,北京市政府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垃圾焚烧厂,计划到2015年垃圾焚烧率达到四成;广州首座垃圾焚烧电厂的建设规划也于今年9月正式出台;在上海,中国运行最早的焚烧厂――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厂正在为扩建工程进行努力。
在政府和专家看来,要想解决中国所面临的“垃圾之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北京市市容市政管理委员会高级工程师卫潘明认为,公众垃圾减量意识的提高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填空补缺是当前消解城市垃圾的两大关键。
卫潘明说:“一个是前端的垃圾分类收集,主要是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开,分类收集、分类运输才能做到分类处理。二是末端,现在的处理能力也远远不足,需要加快设施建设,才能满足垃圾处理的需要。”
与垃圾打了多年交道的郭团会用一场“革命”来形容山雨欲来的垃圾处理行业变革,他期许企业的工作能在更大程度上得到公众的认可和支持。
郭团会说:“企业是愿意投资的,关键是建焚烧厂,从国家重视程度、社会认可程度来讲,需要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