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我国工业能耗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的71.3%,其中高耗能行业占工业能耗的80%左右。同时,高耗能的一般加工工业生产能力过剩,工艺、技术和设备落后状况较为严重,增加了能源消耗。
近年来,交通运输结构中道路、航空等能耗较高的运输方式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大中城市小汽车发展过快,耗油量增长迅速。
报告建议,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发挥科技创新对节能的引领支撑作用:
——把结构调整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抑制重化工业过快增长,严格限制高耗能产业发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等节能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推广和产业化应用。加快推进以节能降耗为核心的企业技术改造,依靠技术革新和加强管理,深挖节能潜力。大力发展水能、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
——落实、完善和制定切实有效的财税政策,把节能环保型新兴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我国淘汰白炽灯的时间表,积极推行城市绿色照明。加强节能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开发,推动节能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问题三】政策鼓励措施缺少,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不到位
执法检查组发现,由于缺少政策鼓励措施,节能效果明显的LED灯等,因市场价格偏高,在国内应用较少;由于对可再生能源建筑和绿色建筑方面的税收优惠、银行贷款、用电价格等配套政策不完善,目前建筑使用者、开发商的积极性都不高。
2009年,北方采暖地区超过50%以上的新建建筑没有依法安装供热计量装置。目前,北方采暖地区有超过20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急需节能改造,但已完成的节能改造面积还不到5%。执法检查报告指出,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不到位,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任务艰巨。
除此之外,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制度执行不力、农村地区建筑节能标准尚为空白、部分地区未把建筑节能纳入本地区节能目标考核体系、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比重较低……
报告建议,要努力提高建筑用能效率:
加大对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的监管力度,特别是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建筑节能标准;继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扩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规模和范围,加快推进北方采暖地区的供热计量收费改革;做好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高城市建筑寿命,控制不合理的建筑能耗;稳步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建筑应用,加强对可再生能源利用全生命周期的分析研究,积极推广节能效果明显、群众欢迎的节能技术;重视农村节能,研发推广价廉适用、有质量保证的节能建筑材料、产品和技术,提高新型墙体材料利用率,发展太阳能、沼气和秸秆等可再生能源。